地役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其与地役权合同所产生的债权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在当事人之间就不动产利用达成协议但未办理登记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创设了以一方的不作为或容忍义务为标的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地役权与债权是不同的。
如果地役权未登记而不能对抗第三人,地役权人无法主张物上请求权,与债权人处于相同的地位,未能获得更高的保护。这与立法者设立地役权为用益物权的目的不符。采取登记对抗模式使登记成为地役权设立的要件,并不会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即使因未登记而不能成功设立地役权,地役权合同的效力仍不受影响,当事人仍可依债权行使对供役地的利用。
土地灭失是导致任何以土地为标的的物权消灭的原因。地役权不仅因为供役地的灭失而消灭,也因为需役地的灭失而消灭。
当设定地役权的目的事实无法实现时,即供役地无法再为需役地提供便利时,地役权消灭。例如,汲水地役权因供役地水源枯竭而消灭。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地役权因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关系而消灭:
第一,地役权人滥用地役权,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的情况包括:不按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导致永久损害,如将耕地改变用途使之无法耕种;不按土地约定用途使用土地,经多次警告仍不改正;超越地役权合同约定范围使用供役地,妨害供役地权利人正常生产和生活;利用供役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第二,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在有偿地役权合同履行中,需役地一方按照合同约定向供役地支付费用。若在合理期限内两次催告后仍未支付费用,则供役地一方可以解除地役权关系。
地役权人若抛弃地役权,供役地恢复无负担状态,地役权消灭。但对于有偿地役权,地役权人抛弃地役权后仍应支付全部期间的租金。
地役权如设有存续期间,因期间届满而消灭。若设定行为附有解除条件,因条件成就地役权消灭。
地役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地役权人的权利、合同形式要求、地役权的设立和登记等。合同需以书面形式订立,包括当事人信息、供役地和需役地位置、利用目的和方法等条款。地役权自合同生效时设立,可申请登记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时需注意权属状况、期限约定、登记程序等
地役权的法律性质,包括其作为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用益物权的特点,以及其从属性和不可分性的特征。地役权的设立旨在让自己的不动产能够更好地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满足需役地的便利。此外,地役权不可与需役地分离转让,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会导致地役权的
地役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特征。地役权的成立需满足需役地和供役地同时存在等要件,其目的是为了给利用自己的土地提供便利。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其权利主体可以是土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其设立旨在对自
地役权证书的颁发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土地及房地产法中,地役权登记应颁发他项权利证书。登记时需注意地役权的登记对抗主义原则、权属状况、期限、登记办理部门、跨辖区登记流程、地役权登记后的证明发放以及变更与注销登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