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其与地役权合同所产生的债权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在当事人之间就不动产利用达成协议但未办理登记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创设了以一方的不作为或容忍义务为标的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地役权与债权是不同的。
如果地役权未登记而不能对抗第三人,地役权人无法主张物上请求权,与债权人处于相同的地位,未能获得更高的保护。这与立法者设立地役权为用益物权的目的不符。采取登记对抗模式使登记成为地役权设立的要件,并不会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即使因未登记而不能成功设立地役权,地役权合同的效力仍不受影响,当事人仍可依债权行使对供役地的利用。
土地灭失是导致任何以土地为标的的物权消灭的原因。地役权不仅因为供役地的灭失而消灭,也因为需役地的灭失而消灭。
当设定地役权的目的事实无法实现时,即供役地无法再为需役地提供便利时,地役权消灭。例如,汲水地役权因供役地水源枯竭而消灭。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地役权因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关系而消灭:
第一,地役权人滥用地役权,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的情况包括:不按土地用途使用土地导致永久损害,如将耕地改变用途使之无法耕种;不按土地约定用途使用土地,经多次警告仍不改正;超越地役权合同约定范围使用供役地,妨害供役地权利人正常生产和生活;利用供役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
第二,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在有偿地役权合同履行中,需役地一方按照合同约定向供役地支付费用。若在合理期限内两次催告后仍未支付费用,则供役地一方可以解除地役权关系。
地役权人若抛弃地役权,供役地恢复无负担状态,地役权消灭。但对于有偿地役权,地役权人抛弃地役权后仍应支付全部期间的租金。
地役权如设有存续期间,因期间届满而消灭。若设定行为附有解除条件,因条件成就地役权消灭。
地役权的性质和相关规定。地役权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是为了自己的不动产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规定包括设立形式、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效力、抵押和变动等方面。
我国物权法目前只规定了地役权,没有保护地役权。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其三,地役权是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用益物权。地役权是地役权人和供役地权利人之间达成的以设立地役权为目的和内容的合同。设
《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地役权合同自地役权人与供役地权利人自愿达成协议即生效,地役权合同一生效,地役权就成立。合同签订后,双方没有办理地役权登记。因为本案中甲乙双方虽然订立了地役权合同,但没有登记;乙转让土地又没有告知
乍看上去似乎说得很有道理,然而地役权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在法理上始终是行不通的。综上,在地役权设立问题上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是毫无道理的,甚至可谓之为《物权法》所有登记对抗规则中最不具有存在合理性的一项。地役权如有存续期间,因期间的届满而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