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不可分性
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是指地役权的发生、消灭或享有应为全部,不得分割为部分或仅为一部分而存在。它旨在确保地役权的设立目的,使之得为需役地的全部而利用供役地的全部。《物权法》对此虽然未加全面规定,但从合理设计地役权制度的要求出发,应予承认。
(一)地役权的不可分性,从需役地角度看,毋宁说是地役权从属性的另一延伸。因为地役权既然从属于需役地而存在,自系从属于全部而非特定的某部分。
(二)我国不存在土地共有,地役权的不可分性仅发生于需役地、供役地的使用权为共有的场合。此言非虚。不过应看到,由于《物权法》上的供役地和需役地均可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建筑物等共有的现象并不鲜见,地役权的不可分性在这些场合也发挥着作用。
(三)以共有的不动产作为供役地设立地役权,即使是共有人中的一人设立的,各共有人也就全部共有的不动产承受地役权的负担,而非按其应有部分负担一部分。其道理在于,地役权是对供役地具体性的直接利用,不可能存在于抽象的“物”上,而应有部分系所有权享有的一定比例,是抽象的,故地役权只能设立于供役地的整体上,不会设立于应有部分。
(四)《物权法》关于“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的规定(第166条),承认了地役权在享有上的不可分性。为使该条规定的适用更加合理,不妨将所谓“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解释为含有“如果地役权的行使,依其性质只关于需役地的一部分的,地役权仅就该部分继续存在”之义。
地役权的性质和相关规定。地役权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是为了自己的不动产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规定包括设立形式、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效力、抵押和变动等方面。
我国物权法目前只规定了地役权,没有保护地役权。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其三,地役权是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用益物权。地役权是地役权人和供役地权利人之间达成的以设立地役权为目的和内容的合同。设
《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地役权合同自地役权人与供役地权利人自愿达成协议即生效,地役权合同一生效,地役权就成立。合同签订后,双方没有办理地役权登记。因为本案中甲乙双方虽然订立了地役权合同,但没有登记;乙转让土地又没有告知
乍看上去似乎说得很有道理,然而地役权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在法理上始终是行不通的。综上,在地役权设立问题上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是毫无道理的,甚至可谓之为《物权法》所有登记对抗规则中最不具有存在合理性的一项。地役权如有存续期间,因期间的届满而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