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人的权利包括:
(1) 使用供役地的权利:地役权人根据地役权的设定目的和约定的范围、方式使用供役地。
(2) 从事附随行为的权利:地役权人为实现设定地役权的目的,在供役地上从事必要的附随行为。
(3) 设置附属设施的权利:地役权人可以在供役地上修建必要的附属设施,并取得该设施的所有权。
(4) 物权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地役权人的义务包括:
(1) 损害防止义务:地役权人在行使地役权时,应尽可能保全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利益,将由此产生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2) 维持附属设施义务:地役权人有权在供役地上建造必要的附属设施,并负责保养、维修。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包括:
(1) 使用附属设施的权利: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权使用地役权人设置的附属设施。
(2) 请求变更利用场所及方法的权利: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与地役权人订立地役权设定合同时,有权请求变更利用场所及方法,以减少不便。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义务包括: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主要负有容忍或不作为的义务,即在积极地役权中,应容忍地役权人在其土地上从事一定行为。
根据《物权法》第159条规定,供役地所有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碍地役权人行使权利。
1. 地役权的设立: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2. 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情况下,未经上述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3. 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转让时,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4. 地役权的抵押: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时,地役权一并转让。
5. 地役权的变动:
(1) 需役地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
(2) 供役地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地役权的性质和相关规定。地役权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是为了自己的不动产便利而使用的权利,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地役权的规定包括设立形式、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效力、抵押和变动等方面。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可以办理转移登记的情形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等。申请需役地转移登记的,或者需役地分割转让,转让部分涉及已登记的地役权的,当事人应当一并申请地役权转移登记,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当事人
地役权是对他人所有或者使用的土地加以利用的用益物权,因此权利主体既可以是土地所有人,也可以是土地的使用人。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地役权是以用益物权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在使用权人不同而所有权人一致的两块土地上仍有设立地役权的必要。我国法律规定,地役权人对
《物权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的,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本条是关于地役权从属性,有关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转让的规定。若交费义务经过权利人在合理期间两次催告仍不履行支付费用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