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人的权利包括:
(1) 使用供役地的权利:地役权人根据地役权的设定目的和约定的范围、方式使用供役地。
(2) 从事附随行为的权利:地役权人为实现设定地役权的目的,在供役地上从事必要的附随行为。
(3) 设置附属设施的权利:地役权人可以在供役地上修建必要的附属设施,并取得该设施的所有权。
(4) 物权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地役权人的义务包括:
(1) 损害防止义务:地役权人在行使地役权时,应尽可能保全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利益,将由此产生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2) 维持附属设施义务:地役权人有权在供役地上建造必要的附属设施,并负责保养、维修。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包括:
(1) 使用附属设施的权利: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权使用地役权人设置的附属设施。
(2) 请求变更利用场所及方法的权利: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与地役权人订立地役权设定合同时,有权请求变更利用场所及方法,以减少不便。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义务包括:
供役地所有人或使用人主要负有容忍或不作为的义务,即在积极地役权中,应容忍地役权人在其土地上从事一定行为。
根据《物权法》第159条规定,供役地所有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允许地役权人利用其土地,不得妨碍地役权人行使权利。
1. 地役权的设立: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2. 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情况下,未经上述用益物权人同意,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3. 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转让时,地役权一并转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4. 地役权的抵押: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时,地役权一并转让。
5. 地役权的变动:
(1) 需役地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
(2) 供役地及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地役权对受让人具有约束力。
地役权的取得方式及其性质。地役权可通过设定取得和法定取得两种方式获得。它是一种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旨在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使用他人土地权利。同时,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如不得与需役地分离,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等。
地役权消失的原因。包括土地灭失、需役地不再需要利用供役地、供役地无法满足需役地的需求、放弃地役权、存续期限届满或发生预定事由、土地被征收以及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合同等多种情况均可能导致地役权的消失。
地役权的定义、性质、涵义、设立、登记效力、期限、土地所有权人与地役权的关系、效力、抵押以及变动等方面。地役权是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为了使用自己的不动产更加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动产所享有的权利,具有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上的物权等性质。设立地役权应
地役权证书的颁发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土地及房地产法中,地役权登记应颁发他项权利证书。登记时需注意地役权的登记对抗主义原则、权属状况、期限、登记办理部门、跨辖区登记流程、地役权登记后的证明发放以及变更与注销登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