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规定,只要劳动者实际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支付工资。因此,即使在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辞职,劳动者仍然有权获得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如果调解不成,劳动者可以进一步申请仲裁。
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仲裁裁决作为法律依据,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关系确立后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且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那么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果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原则。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三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论用人单位是否批准,劳动关系的解除和薪资结算不受影响。
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或无故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诉。在申诉时,劳动者需要提供与用人单位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工作证、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考勤记录、奖惩记录等。如果需要申请仲裁,劳动者还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劳动者可以口述申请书,由仲裁委员会安排人员代写,并由劳动者确认。仲裁过程不收费。
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的具体内容和条款。协议基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根据不同的原因,甲方决定终止与乙方的合同。原因包括合同到期、试用期不符合条件、违反规章制度等。同时,甲方按照劳动法规和合同约定,对经济补偿金做出决定。文章还涉及合同的终止通知和办理手续等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相关风险提示。文章详细阐述了合同期限的三种形式、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等方面的规定。同时,文章特别提示了试用期的相关规定和风险,包括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长短的限制以及违法约定的试用期所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