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相邻权 > 相邻关系纠纷判决书

相邻关系纠纷判决书

时间:2024-04-18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127
相邻关系的好坏可以减少生活的琐事,有的处得不好的,处处为难你,有的就在两个的过得弄这弄那的,面对这样的人只有请求法院的帮忙了,那么相邻关系的纠纷判决是怎样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相邻关系纠纷判决书”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邻关系纠纷判决书

一、案件背景

原告xxx,男,xx年x月x日出生。被告xxx(普),男,xx年x月xx日出生。被告xxx(曾用名侯xx),男,x年x月x日出生,系被告xxx之子。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xxx,女,xx县xxx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权限:一般代理。

二、案件经过

原、被告相邻关系纠纷一案,原告于2010年9月7日诉至本院,本院受理后依法向二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应诉、举证通知书及开庭传票。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11月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原告xxx、被告xxx及二被告委托代理人代*红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三、原告诉称

原告与二被告系东西邻居,两家之间有1米风道,被告私自将风道两头堵死,北面的墙紧靠着原告的西山墙,严重影响了原告的通风、排水,无法正常生活。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把1米风道打开。

四、被告辩称

被告辩称原告所诉侯xx实为xxx,侯xx实为xxx。被告与原告宅基地之间没有1米风道,被告并未给相邻的原告造成妨碍或损失,不影响原告的通风和排水。

五、证据材料

原告提交证据1、2、3、4、5,被告提交证据1、2、3、4、5。

六、庭审质证

双方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特点进行质证,双方对本院制作的现场勘验图不持异议。

七、证据审查

本院对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进行评估。

八、案件事实确认

根据有效证据和法庭调查,本院确认以下事实:

  1. 原告和被告均系新乡县小冀镇西贾城村人,两家相邻而居,宅基地之间有一米的风道,被告的北面院墙通过风道紧靠原告的北屋西山墙。
  2. 被告未经协商,擅自将北面院墙建在风道上,对原告房屋的修缮及排水、通风构成一定侵害。
  3. 原告拥有宅基地的合法使用权。
  4. 被告辩称原、被告之间无1米风道的理由不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

九、法院判决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院作出如下判决:

  1. 限被告xxx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拆除建在与原告xxx相邻1米风道上的院墙,排除妨碍。
  2. 驳回原告xxx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xxx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

审判员:

审判员:

二0一一年一月十日

书记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相邻权原则与相邻关系的处理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 案情简介:邻居违建纠纷

    邻居之间的违建纠纷。被告在露台擅自搭建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原告的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原告要求拆除并恢复露台原状。法院判决被告拆除构筑物并恢复露台原状,被告虽声称得到了默许但未提供证据证实。律师解析了相邻权中的常见权利,如通行权、水权、建筑权等。

  •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

    房屋采光权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不动产相邻方应正确处理采光等相邻关系,侵犯采光权需承担法律责任。采光权是有条件和有范围的权利,不能仅通过测量确定。建筑布局需综合考虑日照、采光等要求,保障居民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居民可通

  • 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与相邻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相悖的。人民法院处理相邻关系纠纷,也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使纠纷得以妥善解决。相邻关系的种类很多,法律很难对各种相邻关系都作出具体规定,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应该从实际

  • 盖房时多占邻居家80公分宽应赔偿多少钱
  • 相邻关系侵权纠纷代理词
  • 农村宅基地纠纷可以找国土局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