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过程中需提防以下6个陷阱:
1、“楼盘热卖’也许是假象
很多购房者在售楼处都会看到“人山人海”的大场面,但是这些人都是购房者吗?未必,这也许只是开发商专门为你营造的“大声势”,如果你产生了购房的紧迫感,那开发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售楼处看房了之后,一定不要急于下决定,要核实一下具体信息,或者最好先在地方房管局或国土资源局等相关官方网站上,查询楼盘的真实信息,并核实开发商提供的信息。
2、“赠送面积”真的是赠送的吗?
很多楼盘都打出“赠送面积”的旗号,但是这真得是赠送吗?其实很多开发商是把公摊面积、建筑设计面积、非产权空间等送了你,但并不见的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例来说,把公摊面积当成赠送面积,这会降低容积率,空间密度会加大,影响居住舒适度,而且赠送面积是不会写入合同的,一旦发生纠纷,业主可能会吃亏。
3、“特价房”是不是真特价?
很多开发商打出“特价房”的噱头来吸引购房者,但是这里面究竟藏着多少猫腻呢?为什么这些房子会被推出来做“特价房”呢?有时开发商会把存在各种缺陷的房子拿出来做“特价房”招揽购房者,这些房子可能在户型或者朝向上存在缺陷;更有甚者只是以“特价房”为噱头,其实上并无折扣。
4、样板房面积造假
一些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上去更宽敞,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比如将样板间的家具都缩小,让空间看起来更大;或者通过各种途径让一个60多平方米的户型看起来跟80平方米,所以大家买房一定要看实物,别被样板房的假象迷惑。
5、规划图造假
宣传广告中会将广告图做的奢华无比,但是拿到房后却发现跟宣传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广告的内容不可能写入合同,也就无法保证真伪,所以大家应该多做实地考察,多查看政府官网里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等,来辨别广告内容和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大。
6、出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
消费者购买商品房时,一定要查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否则你的房子可能会面临成为“烂尾楼”或者办证难的问题。
定金在购房过程中的定义与作用。通过张女士和魏小姐的案例,文章阐述了定金作为担保方式在购房合同订立和履行中的重要作用。当开发商违约时,购房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购房者应注意防范开发商利用定金损害其利益的风险,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代理购房事
商品房的收房流程和要点。购房者应在收到开发商的收房通知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形式进行收房。收房过程中,购房者需支付相关费用并进行房屋验收,注意检查房屋的质量问题。完成验收后,开发商交付钥匙,购房者开始承担房屋风险。另外,本文还提醒购房者在收房过程中需要
购房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陷阱。包括虚假广告、配套设施问题、内部认购风险、物业管理问题、开发商逃避债务、物业管理乱收费和房产证拖延办理等问题。购房者应对此保持警惕,并在购房过程中注意审查合同内容、开发商信誉和证件等,以保护自身权益。
现场看房时需要注意的陷阱。包括定金陷阱,开发商利用人们跟风心理制造的抢房陷阱,房屋面积陷阱,以及开发商口碑和五证的重要性。提醒购房者在现场看房时需保持警惕,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