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怎样的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怎样的

时间:2022-05-0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4463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关于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怎样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及法律意义

一、自首的定义和法律规定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可以在刑罚量刑上获得从轻或减轻的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甚至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此外,现在也将主动如实承认错误的行为也视为自首。

二、自首与坦白的共同点和区别

自首和坦白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在法律上,自首和坦白有以下区别:

1. 法律地位不同:自首是法定的量刑情节,而坦白仅是酌情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是法院必须给予被告人的,量刑幅度也是法定的;而酌情量刑情节则是审判机关根据情况自由裁量的。

2. 减刑幅度不同:自首可以获得较大的减刑幅度,一旦成立自首,被告人可以得到基准刑40%左右的减刑幅度。而坦白的减刑幅度为20%。

三、自首的分类

1. 一般自首: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一般自首必须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的条件。

2. 特别自首: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特别自首的主体只能是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正在服刑的罪犯。

四、法律依据

自首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

    窝藏吸毒罪的判决依据及处罚。根据《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犯窝藏吸毒罪的人将受到有期徒刑、拘役、罚款等处罚。对于不同的犯罪行为,如单纯的容留行为、以牟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以及以贩卖毒品为目的的容留行为,将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处罚。最高人民

  • 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

    关于威胁恐吓骚扰的立案程序、恐吓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处罚以及应对方法。当某人受到恐吓威胁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进行立案调查。恐吓行为包括死亡威胁、诈弹威胁等,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受害者应了解威胁者的身份和原因,并评估威胁的

  • 挪用公款罪数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 打架后多长时间报警有效期
  • 自首与坦白的区别是怎样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