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如果仲裁裁决涉及多项争议事项,其中单项裁决的数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适用终局裁决。
涉及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适用终局裁决。
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条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具体解决争议的决定。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并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涉及多个劳动者的仲裁裁决后,如果部分劳动者对裁决不服并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对提起诉讼的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对未提起诉讼的部分劳动者,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未提起诉讼的劳动者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不同的案由,分为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劳务关系相比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基于雇佣合同,人身依附性较低。在劳务关系中,劳动者受伤可按普通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赔偿,并可直接起诉,不需经过劳动仲裁
口头辞退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及时效。劳动者在被口头辞退后一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仲裁时效可因当事人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履行义务而中断。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
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相关内容,包括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年时效期间以及中断和终止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的特殊规定和申请劳动仲裁所需的材料也有详细说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劳动行政处罚的特点和种类。劳动监察具有强制调查权和一定的处罚权,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劳动关系主体是否遵守劳动法律。劳动仲裁机构主要对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行政处罚是劳动行政的重要内容,只能由劳动监督检查机关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