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宅基的使用权买卖转让人要拥有两处以上的住房,并且买卖双方是同一村集体,买方符合申请宅基地分配的条件,而且得到了村集体同意的才能转让。
2、宅基地转让生效条件可总结为:(1)转让人拥有二处以上的农村住房(含宅基地);(2)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转让;(3)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4)转让行为征得集体组织同意;(5)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单独转让,地随房一并转让。
3、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是以户数为标准定宅基地的数量,农户一家只能申请一块宅基地,即宅基地遵守“一户一宅”的标准。双方进行宅基地买卖,应该满足这个标准的限制。
(一)买卖合同不规范纠纷。农村房屋或宅基地的买卖多为口头协议,有时并未签订书面的买卖合同,如果没有签署买卖合同,或者合同有瑕疵,很容易对合同内容出现争议,造成毁约纠纷;
应注意保留有关书面证据,签订合同的时候,建议通过本村村委会,比如村干部作为证明人在合同上签字。实践中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往往在很多年以后发生,可能转让合同中的当事人都已经去世了,那么子女在作为继承人参与诉讼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举证困难的情况。签订协议的时候,建议咨询当地的司法机关,各乡镇的司法所为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拟定出的合同引发争议的可能性较小。
(二)房屋升值,卖方毁约。现在的土地价值与日俱增,很多房屋出卖人看上了房屋的经济利益,一些已经出卖房屋、宅基地的城镇居民开始反悔,想方设法地想收回房屋,容易发生纠纷,需要注意的是,应注意查看出让人是否为无权处分,通常情况出让人为家庭的户主,但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属于家庭共有,即便是本村的村民购买,建议查看涉案房屋的建房批示,需宅基地的全部共有人均签字同意售卖,以免将引发纠纷。
(三)城镇居民禁买农村房屋/宅基地。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出卖人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要求返还房屋等物权纠纷。
农村房屋买卖的主体资格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买房者需与卖房者同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并且不具备宅基地或已经卖掉原有宅基地的情况下才能购买农村房屋。同时,卖房者必须拥有完全的所有权。此外,农村房屋买卖还需经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该程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中的土地使用权问题。法律规定,农村房屋买卖时,土地使用权应当与房屋一并交易。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办理相关登记需提交不动产权属证书等材料。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需满足购房者具备集体成员资格、卖房者拥有处分权、购房者符合
典权契约的相关内容。甲方将位于xxx楼房一栋的房屋出典给乙方使用,使用期限为x年。典价为xx元,乙方需一次性付清。典期届满时,甲方需以原典价交还乙方原典物,乙方需妥善保管典物,如有损失需赔偿。如甲方不赎回典物,乙方有权依法拍卖。乙方使用典物需经甲方同
农村房屋出租的法律依据,指出农村房屋属于宅基地附着物,可以出租。农村居民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可以行使包括出租房屋在内的权利。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需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