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之一是通过劳动仲裁。下面将介绍申请劳动仲裁的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
1. 准备材料:申请人应先准备好证据和申请书等材料,并保留申请书副本。
2. 提交申请:申请人需前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并确保其依法受理。
3. 开庭审理:一旦仲裁委员会受理申请,将会安排开庭审理。
4. 仲裁裁决:最后,仲裁委员会将及时作出仲裁裁决。
申请劳动仲裁需前往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申请劳动仲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根据该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对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若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若用人单位不提供,应承担不利后果。
根据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应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若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则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根据该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人应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劳动仲裁对公司产生以下影响:
1. 公司需依法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的仲裁程序。
2. 公司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裁决书。
3. 若公司拒不履行,对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规定,当劳动争议发生且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时,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时间。调解书在当事人签收之日起生效,而裁决书则在送达后并不立即生效。当事人如对裁决书不服,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否则裁决书将产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有所不同。
某外资家庭用品公司一名女工与班长因工作安排问题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的情况。公司依据规章制度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引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仲裁中,双方就打架是否属于严重违纪、节假日加班费是否少付等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仲裁结果不支持申请人的赔偿金请求,支持被
劳动仲裁的受理条件,包括申诉人资格、争议类型、受案范围、申请程序、申请要求、时效条件以及申请材料要求等。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多种劳动争议,如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履行等争议。但不包括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争议,这些属于人事争议
李某与劳服公司之间的劳动争议案件。李某在劳服公司工作期间,因工资福利待遇低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产生争议。案件分析涉及劳动仲裁时效和劳动保障监察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同观点对李某诉求的看法。最终,根据规定,李某的仲裁申请已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