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 > 买商品房需要网签吗

买商品房需要网签吗

时间:2022-09-30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4113
买商品房需要网签,网签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延续,网签的购房合同需要及时去房管局办理备案的,只有备案后的购房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的。关于买商品房是否需要网签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买商品房是否需要进行网签手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商品房的认购、订购、预订等协议若符合《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要求,并且出卖人已按约定收受购房款项,该协议应被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因此,购买商品房的买受人需要进行网签手续,并及时将购房合同备案于房管局,只有备案后的购房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规定,若出卖人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解除,买受人有权要求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及利息,并可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1. 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提供虚假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 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商品房网签操作流程

购房者所需提供的资料

购房者在进行网签手续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买方:

  • 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原件;
  • 买卖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原件网签合同;
  • 夫妻双方的收入证明,包括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 借款人需提供学历证或学位证;
  • 如离异需提供离婚证,如丧偶需提供丧偶证明;
  • 外省市居民购房需提供暂住证原件;
  • 近半年的流水及其他资产证明。

卖方:

  • 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
  • 房产证复印件含原购房协议;
  • 如离异需提供离婚证和财产判决书;
  • 如丧偶需提供丧偶证明及继承公证书;
  • 房屋核验申请表;
  • 房屋核验委托书。

购房网签合同流程

购房网签合同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购房者与卖房人进行平等协商,双方共同将正式的合同条款输入合同备案软件,进行网上签约;
  2. 开发商在成功与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后,打印正式的电子合同,并进行签字手续,打印份数根据付款方式确定(一次性付款需打印4份,按揭贷款需打印5份);
  3. 开发企业需在网上签约的3个工作日内,到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合同盖章备案手续。开发商在网上签约上报后,需携带全部购房资料和已签字(盖章)的纸质正式合同前往具有管辖权的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办理合同盖章备案手续。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买回迁房后如何办理房产证转名

    买回迁房后如何办理房产证转名的流程。购买回迁房后,需要将原房主的房产证转为买主名下的正规商品房房产证,过程包括持有安置房满五年,缴纳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办理正规商品房房产证等证件,完成后允许转让买卖。同时,需要缴纳契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费。

  • 买房是否需要签署商品房认购书

    买房时是否需要签署商品房认购书的问题。认购书是一种预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预约和本约的关系。认购书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若依法认定为买卖合同但尚未取得预售手续则为无效。签署认购书后,如违约需按照约定处理定金。认购书与买房合同不同,买房合同包含更详

  • 期房抵押登记程序

    期房抵押登记的程序和所需提交的材料。开发商必须先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并领取许可证,期房买卖双方签约时需使用统一印制的预售合同。贷款抵押登记时,当事人、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及贷款银行需携带相关证件和文件前往办理手续,经审查核准后颁发《期房抵押登记备案证明书》

  •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介绍了合同有效的条件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商品房买卖中何时可以要求退一赔一的情况,包括出卖人隐瞒房屋事实等情形。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购房者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违约情形及解决方法
  • 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 补充协议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重要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