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代表诉讼是公司代表股东,以公司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是维护公司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发生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监事发生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时,上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上述股东的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后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对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上述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上述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根据前两款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其规定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备受赞誉。《公司法》属于实体法的范畴,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增强体现了公司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人维护权利的手段和方式的增多。在诉讼法领域,这表现为股东或其他权利人为维护权利而提起诉讼的渠道更加具体明晰。因此,在实践中,涉及公司问题的诉讼也会增加。然而,《公司法》涉及的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诉讼案件在类型和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解决公司问题诉讼时,运用《民事诉讼法》往往会产生理解和适用上的分歧。因此,有必要对公司诉讼的机制进行归类和梳理。本文将从诉讼主体和管辖两个方面对公司诉讼进行简要阐述。
根据公司法规定的各种诉讼,可以总结出涉及的当事人包括股东、公司、董事等高管人员、债权人和债务人。确定各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所依据的基础条件是其在公司法上享有的权利性质。
中国公司法下股东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情形。当公司高管侵害公司利益,股东书面请求公司监事或董事会提起诉讼未果时,可代表公司起诉。股东直接诉讼包括决议无效之诉、决议撤销之诉、损害赔偿之诉和查阅权请求之诉。修订后的公司法增加了股东的查阅请求权,并为股东提起损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几种情况。首先,当公司资本显著不足且债权人因股东欺诈行为受损时,可适用此制度。其次,为了逃避合同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现有公司掩盖真实行为,也适用此制度。再者,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转移财产进行欺诈的行为同样适用。最
执行董事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以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要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代表公司进行诉讼。文章还涉及了丈夫坐牢后妻子能否成为股东、股权变更和更改公司名称的关系,以及占股一半的股东联系不上时如何办理股权变更等
股东代表诉讼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公司的合法股东,且需满足一定持股时间和比例要求。股东需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中的具体规定,以书面形式请求监事会或董事会采取行动,若公司不采取行动造成损失,股东可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胜诉利益归属于公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