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结婚 > 婚姻登记条例 > 假结婚买房的风险是什么?

假结婚买房的风险是什么?

时间:2023-03-0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47658
导读:假结婚买房的风险是包括离婚风险、财产风险以及人身风险的。购房行为发生在婚后,双方对婚内财产无特别约定的情况下,理论上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离婚时对方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则实际购房人的利益有可能蒙受巨大的损失。如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外债,另一方也可能面临偿还责任。

假结婚买房的法律风险

1. 假结婚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假结婚行为具有与真结婚相同的法律效力。只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该婚姻就具备了法律效力,持有结婚证也是合法的。然而,伪造结婚证购房属于违法行为。

2. 利用假结婚买房存在的风险

①离婚风险:根据《民法典》规定,婚姻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在假结婚后,一方拒绝离婚,实际购房人可能需要通过司法诉讼等方式来达到分割财产的目的。

②财产风险:如果婚后购房行为发生在没有特别约定婚内财产的情况下,根据理论上的夫妻共同财产原则,房产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然而,如果离婚时对方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实际购房人的利益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此外,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了外债,另一方也可能面临偿还责任。

③人身安全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假结婚行为实施不法行为,如婚内强奸等。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条规定,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假结婚买房的房产归属

1. 婚后购房,一方父母出资,房子在自己子女名下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一方父母出资购买房屋,并将房产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且支付的是全部房款或全部首付款,那么这被视为对子女个人的赠与,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对于共同还贷的部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如果是部分首付款,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不包括父母明确表示赠与给一方的情况。

2. 婚后购房,一方父母出资,房子登记在对方或双方名下

如果一方父母为夫妻双方购置房屋出资,该出资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如果在婚后购房时,一方父母出资,并将房产登记在对方或双方名下,那么这被视为父母对双方的赠与,房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

3. 双方父母出资,房子在出资方子女名下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双方父母出资,并将房产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如果父母共同支付了首付款,由子女还贷,一般认定为共同共有。如果父母出全资,一般认定为按份共有。如果双方父母与子女婚后财产共同出资构成首付款,父母出资视为对对方的赠与,一般认定房子为夫妻共同共有。

4. 婚后购房,双方父母出资,房子在子女双方名下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双方父母出资,并将房产登记在子女双方名下,即使出资额不等,一般视为平分。

5. 婚后一方用个人财产出资购买房屋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一方使用婚前个人财产出资,如果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且支付的是全部首付款,应先按份处理后再按共同共有处理;如果支付的是全部房款,应视为个人财产处理。如果房产登记在双方或对方名下,那么个人财产出资行为视为对对方的赠与,整个房产按共同财产处理。

6. 婚后购房,双方共同借了全部或部分购房款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双方共同借款部分购房款,属于共同债务,购买的房屋属于共有房产。如果双方借了全部或部分购房款,房子属于共同财产,债务属于共同债务。

7. 婚后一方借了全部购房款或全部首付款

如果在婚后购房时,一方借了全部购房款或全部首付款,如果双方认可并共同还款,那么房屋就是共同房产,债务也是共同债务。如果一方私自借款,且房产登记在借款方名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那么房产就属于个人财产。

在当前中国的购房环境中,买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购房时,请保持理性,遵守法律程序和国家规定。在了解相关知识后做出决定,不要因为假结婚买房或假离婚买房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进行假结婚买房行为,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离婚是否影响按揭买房

    假离婚在按揭买房中的影响。假离婚分为通谋离婚和欺诈离婚两种情况,虽然法律程序完成,但缺乏真实离婚条件。假离婚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相同,违反法律,存在风险。假离婚购买房产可能失去法律保护,银行审核严格,声誉受损,并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财产损失。因此,不建议

  • “假离婚”的原因

    现实中“假离婚”案例的原因,包括规避“限购令”、规避税费、获取拆迁收益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假离婚”的法律风险,如假戏真做变真离婚、失去子女抚养权和财产权益等问题。

  • 假离婚是否违法?法律专业解读

    假离婚的法律解读,重点讨论了伪造假离婚证和假离婚的风险问题。在民政局正当程序下办理假离婚不属于违法行为,但伪造假离婚证是违法行为。此外,假离婚可能导致财产风险和婚姻风险,如一方拒绝复婚,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隐患。因此,应谨慎对待假离婚行为,避免法律风险

  • 假离婚共同财产没有分割的解决办法

    假离婚共同财产分割的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定。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假离婚分为通谋离婚和欺诈离婚两种类型。通谋离婚具有暂时性,但也可能引发纠纷。假离婚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相同,按揭购房资格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 “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 假离婚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 钻二套房政策空子的法律风险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