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的签订和首付款的支付通常是先后进行的。首先,需要确认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即房地产开发证、国有土地使用证、该工程开发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为了确保合同的规范性,许多开发商在正式签订预售合同之前,会要求购房者先签订一份《房屋定购协议书》并支付一笔订金。然而,这种行为并非购房的必要程序,往往会导致购房者陷入订金纠纷。
在按揭购房的情况下,待银行成功发放贷款后,购房者就可以向开发商索取一份购房合同。
1. 售房商向贷款行提出按揭贷款合作意向。
2. 贷款行对售房商的开发项目、建筑资质、资信等级、负责人品行、企业社会商誉、技术力量、经营状况、财务情况进行调查,并与符合条件的售房商签订按揭贷款合作协议。
3. 借款人与售房商签订购房协议,并支付30%以上的房款(营业房为40%)。
4. 借款人凭购房协议、30%购房收据、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向贷款行申请按揭贷款,并在贷款行开立存款账户或银行卡。
5. 经过调查、审查、审批同意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行代理办理登记、公证手续,并将款项存入售房商账户。保险采取客户自愿原则,并通知客户取合同和到售房商处办理购房手续。
购房定金退还的合理性问题。在开发商具备合法销售资格且业主违约时,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业主应采取保护措施,包括减少定金金额、谨慎签署认购书等。在特定情况下,如合同主要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补充协议协商未成或国家新政策导致不符合购房条件等,购房者可以要求返还
现场看房时需要注意的陷阱。包括定金陷阱,开发商利用人们跟风心理制造的抢房陷阱,房屋面积陷阱,以及开发商口碑和五证的重要性。提醒购房者在现场看房时需保持警惕,谨慎决策。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的不同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解释了公摊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介绍了容积率和得房率的含义及其对购房者和房产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到了绿化覆盖率和商品房使用率的含义。文章旨在为购房者提供基本的购房知识,帮助购房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