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诉讼是一项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在近三百年的发展与完善中,已被各国公司法广泛接受。股东诉讼一般可分为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两种形式。
直接诉讼是指股东在作为公司成员所享有的个人性权利受到侵害时提起的诉讼。例如,请求支付合法宣布的股利、行使查阅公司帐簿和记录的权利、保护新股认购代先权并防止对其比例利益的诈欺性稀释等。直接诉讼侵害的权利属于股东个人的个人性权利,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股东个人的利益。
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施越权行为或不当行为时,由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代为行使诉讼。派生诉讼被侵害的权利属于公司的团体性权利,股东只是诉讼中名义上的原告,判决之利益仍由公司享有。派生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公司,只有在公司因某种原因拒绝起诉时,才由股东代为行使。
派生诉讼与直接诉讼的区别主要在于被侵害的权利性质、提起诉讼的权利主体和诉讼的目的。派生诉讼被侵害的权利属于公司的团体性权利,提起诉讼的权利主体是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公司的利益。
股东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共同诉讼或代表诉讼有所不同。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同一种类的诉讼;代表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人数众多,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代表人进行诉讼,并接受由此产生的诉讼结果。
股东派生诉讼与共同诉讼或代表诉讼的区别在于: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应为公司,只有在公司拒不起诉时,才由股东代为行使;共同诉讼或代表诉讼的原告为全体权利受侵害人,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起。此外,股东派生诉讼追求的是公司的直接利益,只有享有少数股东权的股东才有权提起;而共同诉讼或代表诉讼追求的是自己的直接利益,只要存在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起。
股东诉讼的分类是基于股东作为公司成员所享有的个人成员资格权利和公司成员资格权利的不同。个人成员资格权利是指股东作为公司成员根据人社契约所享有的权利,除非取得股东本人的同意,否则是不能剥夺的。公司成员资格权利是指作为公司成员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做出各种决议的权利。
股东个人成员资格权利受到侵犯时,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直接诉讼,不受公司大多数股东决议的影响。而公司成员资格权利受到侵犯时,一般只允许公司提起诉讼,只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部分股东以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
股东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中的共同诉讼或代表诉讼有明显的区别。股东诉讼的分类是基于股东作为公司成员所享有的个人成员资格权利和公司成员资格权利的不同。了解股东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股东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可以基于民法上的代理理论来解释。该制度作为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能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被异化。同时,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是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弥补了单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包括救济对象、诉因、诉讼当事人及诉讼效果的特征。股东代表诉讼的救济对象是公司董事、经理等侵害公司权益的人,而非股东个人。其诉因与公司股东个人没有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股东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被告是侵害公司利益的人,而公司本身不是被
股东直接诉讼是指当股东的利益遭受侵害时,股东可以依法径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诉讼结果也由股东自己直接承担。股东代表诉讼,又称为股东衍生诉讼或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当公司权利受到损害,且公司未追究侵害股东利益人的法律责任时,由股东代表公司对侵害人
作者以为各国对该种诉讼制度予以不同的称谓,表明了各国对其进行考察时所取的角度不同:“股东代表诉讼”这一概念强调在该类诉讼中,原告股东实际上代表着与其具有相同地位的所有股东而起诉[1];而“股东派生诉讼”这一概念则强调原告股东的诉权是来源于公司而非股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