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时间:2023-11-16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7068
导读: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是一般情况下按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按照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当然了,如果因为这种行为导致战争遭受重大损失的,按照10年以上有期徒刑处罚。

战时临阵脱逃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条,战时临阵脱逃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三个档次:

一般情况下:对于情节一般的战时临阵脱逃罪行,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对于情节严重的战时临阵脱逃罪行,应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对于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战时临阵脱逃罪行,应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战时临阵脱逃罪的性质和重要性

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斗中更是不能擅离职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临战或者战斗状态下,擅自脱离岗位逃避战斗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而逃避战斗。

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必要的惩罚,以严肃纪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于率部临阵脱逃的、指挥人员或者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临阵脱逃的、策动他人临阵脱逃的、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的、临阵脱逃给战斗、战役造成了重大损失的等严重情况,应当比一般的临阵脱逃的犯罪处以更重的刑罚。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百二十四条和第四百二十五条的规定: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擅离职守或者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战时临阵脱逃罪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

在认定战时临阵脱逃罪时,需要注意其与逃离部队罪的区别。两罪的主要区别如下:

主体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体是军人,而逃离部队罪的主体是服兵役人员。

主观目的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的主观目的是逃避履行战场职责,而逃离部队罪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逃避服兵役。

犯罪的时间不同:战时临阵脱逃罪发生在战时或战斗状态下,而逃离部队罪可以发生在战时,也可以发生在平时。

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合法利益,以及所以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千万不能存在临阵脱逃这种情况,而一旦存在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构成《刑法》第424条当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对此需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嗯。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都属于此罪行范畴。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具体内容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军队的有力指挥,刑法第十章规定了军人违反职责罪,涵盖了战时违抗命令、投降、谎报军情、临阵脱逃、泄露军事秘密、遗弃武器装备、私放俘虏等三十余种犯罪。构成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文职干部、

  • 战时临阵脱逃罪的判罪标准在刑法中的探讨
  • 战时临阵脱逃罪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 逃离部队罪与战时临阵逃脱罪的区别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