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理赔 > 人身生命保险理赔 > 广西保监局:新型人身保险不宜与金融产品片面比较

广西保监局:新型人身保险不宜与金融产品片面比较

时间:2019-08-09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26

南宁讯(记者梁为)日前,广西保监局发出了关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兼具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不宜与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进行片面比较,更不要混同于银行存款或者基金。

据广西保监局人身保险监管处副处长莫*宁介绍,此次进行风险提示,就是要促进寿险公司贯彻去年10月起实施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打击销售误导行为。而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布风险提示,是因为一季度结束时各寿险公司会向客户寄送红利通知书或保单状态报告,如果这个时候收益跟消费者期待的相差比较大,就容易产生落差,投诉可能也会相对集中一些。

有读者曾向本报反映,他们在新竹路一家银行存钱时,听信了销售人员“买分红型保险比存款利息高,而且还有保障”的介绍,就买了这种分红保险。等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不对劲想退保时,却不能拿回所有的钱。莫*宁说,销售人员是不能用“跟银行存款差不多”、“有固定收益”等语言误导消费者的。如果遇到类似承诺,消费者可以让销售人员写下来作为证据。

为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保险监督部门也为消费者设置了很多保险措施。比如,投保前会有一个投保提示,而且投保人必须抄录一段比较长的风险提示文字等等。另外,在10天的犹豫期内保险公司必须回访客户,避免销售人员故意隐瞒情况,如果客户在犹豫期内想退保,只收取不超过10元的保单打印成本费等等。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买新型人身保险呢?莫*宁认为,60岁左右的人士应谨慎持有,缴费能力不强的也不适合购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杀条款的概述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 案情介绍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 《人身保险新产品》六大亮点修改 消费者维权有章可循

    日前,为配合新《保险法》的正式实施,中国保监会正式公布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与《暂行办法》相比,新《办法》对六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规范。《办法》的出台对消费者

  • 推进人身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
  • 购买新型人身保险产品大有学问
  • 三类新型人身保险产品须提示风险 监管加强
保险理赔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