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纠纷的调解方式包括民事调解和行政调解。民事调解是指争议双方共同选定第三方机构、组织或个人,根据双方意见和授权提出解决意见,经双方同意并执行,从而解决纠纷。然而,这种调解方式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执行调解结果,调解的努力将会白费。物业管理纠纷的行政调解则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力量进行调解处理,如果一方不遵守执行,就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诉讼是当事人通过法院解决民事和行政纠纷的常见方式。人民法院对已提交诉讼的当事人具有强制管辖权,与仲裁明显不同。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的诉讼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以下法律规定:
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支持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请求确认合同或合同相关条款无效:
物业服务合同包括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及制定的服务细则应视为物业服务合同的一部分。如果业主要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业主与物业的承租人、借用人或其他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费,并且物业服务企业要求业主承担连带责任,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业主大会依照《民法典》规定的程序决定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并且业主委员会要求解除物业服务合同,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委员会主张物业费,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另行向拖欠物业费的业主主张权利。
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后,如果业主要求物业服务企业退还尚未提供物业服务期间的预收物业费,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物业服务企业要求业主支付拖欠的物业费,按照本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处理。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拒绝退出或移交,并以存在事实上的物业服务关系为由要求业主支付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后的物业费,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因为物业的设备设施导致人员受到损害,需要对具体的侵权行为进行赔偿。需要注意的是,赔偿数额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
小区屋顶砸伤业主和砸坏业主财物以及村自建房屋冰雪滑落伤人两个问题的法律责任。对于第一个问题,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人,对于小区内公共设施上的悬挂物的安全负有管理责任,应对李先生的损失承担民事责任。对于第二个问题,朱某作为村自建房屋顶层邻居的房屋所有人
业主大会的成立条件及筹备过程。当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50%以上或首套房屋出售并交付使用已满两年时,可以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由街道办事处、房地产管理部门、业主和建设单位组成,负责筹备并召开首次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首次业主大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是在购房合同签订后,针对合同中未约定或未说明的事项进行补充约定的文件。本文提供了一份购房合同补充协议的范本。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对合同中面积差异的处理、分期付款方式和按揭付款方式的具体约定、房屋交付和质量保修的规定、物业管理的临时安排等
法官们发现,房地产商遗留房屋质量问题,造成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产生矛盾,案件大约占物业纠纷案件的10%-15%。这样,业主在不能有效处理与开发企业之间纠纷时,将怨气撒到物业公司身上,以拒交物业费的方式维权。建议物业公司在管理交接之时和开发商签订代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