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进行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可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情况,对于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争议,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进行确认。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成立的凭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但是,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其不具备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且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一)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具备法定资格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即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而用人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用人行为能力。一般来说,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具备行为能力。
(二) 劳动合同内容和形式合法
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必须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并且所载法定和约定条款都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终止条件等,都不得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例如,《劳动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订立的劳动合同涉及上述工作内容,该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三) 劳动合同订立程序合法
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守合法、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等原则,并遵守法定的程序。如果合同根据法律规定需要进行鉴证或公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将合同文本送交劳动合同鉴证机构或公证机构进行鉴证或公证,才能依法生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机构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要确保具备相应的法定资格,用人单位必须是合法企业,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此外,劳动合同的形式和程序必须合法,合同内容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离职后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同时,员工若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将面临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赔偿。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指出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职业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由此可见,在对旷工职工作除名处理时,应当征求企业工会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孕妇在产假结束后有权辞职。如果孕妇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孕妇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等行为,孕妇也可以根据法律单方面解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