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词的撰写通常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有一般通用的文章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在文书的上部正中写明“代理词”。
2、称谓:顶格写明合议庭组成人员。
3、前言。
1、作为原告代理人发表的代理意见。
2、作为被告代理人发表的代理意见。
1、结束语:代理人总结发言,提出对本案的看法和结论性意见。应该概括有力,简洁明晰。
2、代理词致送的人民法院名称。
在债权人撤销权纠纷中,代理词需要说明债务人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实现到期债权的能力,债权人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债务人的行为具有恶意等事实。
适格的原告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原诉讼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
2、对撤销之诉享有诉讼利益,这种利益来源于原判决给第三人带来的利益损害。
3、因不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而未受到程序保障。有的学者认为:对于遗漏了的必要共同诉讼人,该当事人可申请再审。有的学者认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事由,其实并不能适用案外人,因此,提起撤销之诉的主体,还应该包括遗漏的必要共同诉讼人的情形。将遗漏的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纳入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范围之内,可以更好保护其利益,遏制恶意诉讼,也使民诉法的规定更协调一致。另外,原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应列为共同被告。
行使合同撤销权之诉的客体不仅包括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也包括仲裁机构的裁决书和调解书。只要实质上对第三人利益造成损害,无论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诉案件的裁决,是针对确认之诉、给付之诉还是形成之诉,都可以适用行使合同撤销权之诉。
为避免对法律关系造成长期的不稳定,维持裁判的公信力,法律对第三人提起行使合同撤销权之诉做了必要的限制。第三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生效裁判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这里的六个月应理解为除斥期间。
合同撤销权诉讼代理词由律师书写,向法院提起第三人撤销追诉的诉讼当事人,必须是原诉讼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该撤销诉讼的客体是已经产生效力的判决书,裁决书,调解书,也可以是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调解书,需要对第三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两者在合同有效要件欠缺的性质、效力状态、有权主张并影响效力变化的当事人以及受时间限制方面存在不同。效力待定合同欠缺的是合同当事人主体能力方面的有效要件,而可撤销合同一般只是欠缺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生效要件。效力待定合同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及其消灭的情形。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将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合同稳定性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立法明确规定期限。超过期限,当事人将失去撤销权利,必
赠与合同的撤销权问题,对比了外国立法例如罗马法、法国法律、德国法律、日本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的相关规定。文章指出,我国合同法在任意撤销权限制方面存在过于狭窄的问题,与法规制定的目的存在冲突。因此,有必要对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
刑事案件二审中代理词的撰写,包括被害人赔偿请求的法律依据、精神抚慰金的诉讼要求、附带民事诉讼中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费的申请、被上诉人量刑过轻的问题、未得到受害人及亲属谅解的情况以及代理人的请求。希望二审法院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