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在建工程抵押房存在以下风险:
由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很多开发商选择将土地及在建商品房抵押给银行。即使消费者向开发商支付购房款,但在法律意义上并不一定拥有该房屋的所有权,甚至无法实际占有该房屋。购买了设置了在建工程抵押的房屋,实质上是购买了开发商拿未建好的房子向银行抵押所获得的资金,并进行了抵押登记。除非解除抵押或得到抵押银行同意,购房人无法办理产权手续。
购买了在建工程抵押的房屋,购房人在这种一房二卖关系中仅为债权人,无法抵抗抵押银行的优先受偿权。当开发商无法按期还款,抵押权人要求实现抵押权时,购房人只能选择放弃产权并主张已付房款及损失的债权,或再次支付解押款项。
开发商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后,可能规定购买这些房子的客户必须向该银行申请按揭贷款,相当于抵押主体由开发商转为购房者。购买了在建工程抵押的房子后,如果房子迟迟不解押,也会影响贷款的办理时间。
以下是降低购买在建工程抵押房风险的方法:
法律并未禁止抵押人合法转让抵押物。开发商销售在建工程抵押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通知抵押权人并经其同意,如实告知买受人。购房人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注意填写"权利瑕疵"条款中是否如实填写"土地或房屋已被抵押",并在补充协议中约定好"违约赔偿"条款,确保开发商如实告知房屋所有权状况。
购房人应敦促开发商将购房合同到房产主管部门备案,以降低购房风险。如果出现纠纷,购房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部分在建工程抵押房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的商品房。这种抵押方式容易损害抵押权人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权属登记机关的风险。因此,购买在建工程抵押房存在法律风险,不建议购买此类房屋。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民法典》实施后在建工程抵押可以为其他债权种类设定抵押,对在建工程抵押担保的种类没有限定。同时,正在建造的在建工程抵押,还必须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以在建工程设定抵押的,当事人应当申请在建工程抵押权设立登记。申请在建工程抵押权设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在建工程抵押权设立登记的,应当提交相关材料,比如说申请人的身份证件,还有就是相对性的抵押合同,主债权合同和房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