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所在单位发生纠纷时,特别是人身伤害的情况下,劳动者往往难以找到证据证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导致维权困难。然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一些具体的证据要点,可以帮助劳动者确认劳动关系。
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等文件可以作为证据。
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技术认定证书、专业证书年检记录等能够证明职务身份的证件可以用于证明劳动关系。
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社会保险记录单、企业年金单、住房公积金单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等可以作为证据。如果工资是以现金形式发放,可以忽略这一点。
打卡记录、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证据,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同事已经离职,这个证据可能不太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在公司内部刊物或者公司网站上有关自己事迹的报道,可以作为证据。
工作记录单、本人代表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客户业务记录等可以作为证据。
由公司签字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薪资确认书、调岗通知书、解除通知等可以证明劳动关系。
公司或公司工会发出的本人是当事人的荣誉证书、奖状、惩罚通知单、工会会员证等可以作为证据。
工作中的邮件、qq聊天记录、微信记录、工作安排短信记录等可以作为证据。
与公司领导谈话、工作情况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证据。
财务借款单、报销凭证等可以作为证据。
如果因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交警部门调查询问的笔录可以作为证据。
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登记、询问调查笔录等可以作为证据。
如果信用卡账单的邮寄地址为单位地址,也可以作为证据。
因此,劳动者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能够证明自己付出劳动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服、工作证、考勤表、采购小票、工作群聊天记录、请假条等一切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当然,如果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那么费劲了。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一定条件时,劳动关系仍然成立。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参考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身份证件、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作为证据。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的证据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突然离职与旷工行为的区别及后果。离职指员工终止劳动关系,而旷工是未经批准缺勤。突然离职可能导致用工单位采取制裁措施,如拒绝出具离职证明、要求赔偿或扣发工资。但单位在采取措施时需注意法律风险和证据充分性。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七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特点,包括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须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并说明了相关行政复议和受理流程。
职工下班吃饭受伤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此类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只有符合明确的认定条件的情形才能被认定为工伤。文章还列举了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以及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