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人原因造成工伤的情况下,除医疗费用部分外,受害人可以同时享受第三人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
2. 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受害人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相关规定,当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时,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该决定。
另一方面,当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时,如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但职工或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尚未获得民事赔偿,并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时,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工伤保险赔偿和侵权赔偿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这也是将工伤保险赔偿制度纳入社会保障法体系而非民事民法典体系的原因之一,因为工伤保险待遇不能完全取代《民法典》上的侵权赔偿责任。
1. 在法律性质上,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一部分,而民事侵权赔偿属于民法中侵权之债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私法范畴。
2. 在归责原则方面,工伤保险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伤残、死亡事故或患职业病等工伤,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受害的劳动者都可以按照规定获得工伤保险待遇。而我国《民法典》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侵犯公民民事权益的归责原则,并以法律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作为例外的归责形式。
3. 在赔偿数额和范围上,与侵权损害赔偿相比,工伤保险赔偿在一些具体赔偿项目上,如伤残补助金和死亡补助金,赔偿标准较低。此外,侵权损害赔偿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工伤保险赔偿只限于财产损失。
4. 从作用上看,侵权损害赔偿只能用于填补受害人所受损害,而工伤保险赔偿除了损害赔偿外,还包括一系列的“人身性待遇”,如在工伤医疗期内,一般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一般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等。这些“人身性待遇”是民事侵权赔偿制度所不能提供的。
5. 在争议解决方式上,工伤职工与用工单位之间关于工伤保险赔偿的争议采取“先裁后审”的方式,即必须先进行仲裁,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因民事侵权赔偿引起的纠纷,受侵害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当劳动者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就工伤赔偿等事项发生争议时,可以向直接管理该经办机构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伤残赔偿金的承担者取决于工伤职工是否购买了工伤保险。如果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当职工遭到工伤并被认定为工伤或劳动能力鉴定后,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多项费用,包括医疗费、辅助器具配置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
工伤赔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分别支付,未参保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未支付的由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是需要先仲载不可以直接起诉,工伤需要依法进行工伤认定,根据工伤鉴定的等级对照《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需要走完劳动仲裁后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