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标准 > 因工受伤鉴定工伤需要哪些手续

因工受伤鉴定工伤需要哪些手续

时间:2023-10-16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8423
导读:因工受伤,申请工伤认定时要提供的材料主要是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类似于劳动合同书,医院的诊断证明,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提供其他的证据,比如上下班路上遭遇交通事故的,要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是到社保行政主管部门后填写的。

因工受伤的工伤认定程序及要求

一、工伤认定所需手续

1. 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

2. 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包括事实劳动关系。

3. 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二、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情形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

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

4. 患有职业病。

5. 因工作原因在外出期间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

7.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职工在以下情形下,也视同工伤:

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2.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3. 因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在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并已取得伤残军人证。

三、停止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

1. 丧失享受待遇条件。

2. 拒绝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3. 拒绝治疗。

四、工伤赔偿金的计算

1. 医疗费:按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支付。

2. 伙食补助费: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3. 康复治疗费:需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按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支付。

4. 工伤医疗期工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5. 生活护理费:根据生活自理能力程度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30%,按月支付。

6. 辅助器具费: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7.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支付,具体金额为本人工资的不同比例,从27个月到7个月不等。

8.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支付,具体金额为本人工资的不同比例,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

9.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0.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因工受伤的情况都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然而,申请工伤认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凭借工伤认定书,员工才能享受工伤待遇。在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如果工伤事故导致员工残疾,在病情稳定后还可以进行工伤鉴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伤情鉴定费用标准

    伤情鉴定的费用标准和相关流程。鉴定工作一般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法医进行,或由司法鉴定机构代为鉴定并由公安机关委托完成,费用由公安机关负担。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诊断证明、病历材料等。不同鉴定机构的费用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不

  •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

    工地上工伤的赔偿方式。在工地上发生工伤后,需要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鉴定,并根据结果确定赔偿金额。文章列举了工伤的情形和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同时,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步骤和申请时限。

  • 上班发生交通事故员工次责可以认定为工伤吗

    员工在上班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并承担次要责任时,能否认定为工伤的问题。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员工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具体责任认定和流程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间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间限制及收费标准
  • 工伤认定所在地的确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