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一旦职工发生工伤并在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如果存在残疾并影响劳动能力,就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需要等待伤情稳定后才能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工伤等级。如果体内植入了钢钉、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必须先拆除才能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除非医生书面证明这些内固定器材不需要拆除,可以一直保留在体内)。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作出鉴定的鉴定委员会申请复议。如果复议结果仍然不令人满意,可以向上一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如果劳动关系双方因工伤引起争议而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鉴定结果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委托鉴定结果不满意,只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重新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当事人无权擅自决定进行重新鉴定。
如果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满意并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如果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此外,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属于法定的鉴定部门。因此,在审理工伤争议案件时,法院应委托法定的鉴定部门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而不应另行委托其他机构进行鉴定。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应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的时间应是工伤职工的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已经痊愈。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不因申请主体不同而有所区别。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工伤认定也好,工伤等级鉴定也好,归根结底是要进行工伤待遇赔偿,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不受侵害。因此,需提醒参保的用人单位切莫小视工伤认定30日的期限。三是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
一般是工伤认定下来就可以直接去做伤残鉴定,如果用人单位要行政复议,伤残鉴定会暂时中止的。伤残鉴定跟劳动者治疗没有影响,因为伤残鉴定是根据劳动者当时受伤时第一次入院的病历和暂时的康复情况,一般越早做对劳动者的伤残鉴定等级越有利,得到的赔偿越多,法律没有
法律规定,所谓“诉讼时效”,是指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利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的时间。相对于普通民事伤害案件而言,工伤保险争议案较为特殊,在此类案件中,工伤受害人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是有关部门所作的工伤认定以及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否则,工伤职工将无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