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假,是指职工享有保留工作岗位和工资而同分居两地,又不能在公休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团聚的假期。它是职工依法探望与自己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配偶或父母的带薪假期。《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是1981年出台的,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路程假。
现行探亲制度是1981年出台的。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探亲假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
《规定》规定享受探亲假的主体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而对于一般企业单位则没有明确规定。有人因为没有被纳入探亲假享受主题范围而愤愤不平,有的因为虽享有探亲假待遇但申请太难而放弃,有的则认为《规定》制订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该规定的一些条款确实值得商榷,有些瑕疵急需修改。
尽管现行探亲假规定有诸多的不足、执行贯彻力度不够遭遇执行难问题、各界对于探亲假制度持有有不同意见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规定》的出台是本着人文关怀精神。同时,探亲假对于一些在外省工作,平时与父母、妻儿分离的人来说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探亲假等假期的规定能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经济的和谐与发展。而了解探亲假有关的规定则是保障自己权利的基础。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劳动法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此外,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公司注销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当公司被撤销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可以向股东追责,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进行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另外,服刑人员参与劳动改造没有工资,但可获得报酬。关于劳动官司一审的判决时间,民事诉讼一般六个月内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首先尝试协商调解,如无果则可以考虑向劳动监督管理机构投诉、提交劳动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方式包括向劳动监督管理执法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和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如有欠条等相
劳动争议律师费用的计算方式。律师服务收费主要依据诉讼标的额规模设定,涉及财产分配等事宜的收费根据不同金额范围有不同的比例。同时,律师事务所和当事人可协商采用风险代理方式,最高收费额度不超过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指律师代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