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如果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可以通过扣除劳动者工资的方式进行。然而,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应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实施诸如“罚款”等处罚权基于三个前提:
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可以实施处罚,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没有法律授予的罚款处罚权。因此,可以判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施罚款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约定多种工资支付标准。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有两种支付标准: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其中,计时工资大多按月计量单位进行计算,而计件工资则与国际上通行的计件工资做法完全不同。无论劳动者按照哪种方法计算劳动报酬,降低劳动者报酬的前提只有两个:工作时间的减少和双方约定合格产量的减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给予警告。如果违法行为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罚款”等,应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因为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基于“内容合法”这一前提。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公司解雇劳动者时工资和补偿金的支付问题。违法解雇需支付赔偿金,合法解雇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符合规定还需支付代通知金。无补偿合法解除则无需支付补偿或赔偿。解雇后的工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侵权是否需要交钱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劳动管理部门有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存在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或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等情况时,劳动者可以向
打架被开除扣工资的合法性。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因打架造成公司损失,用人单位可扣工资,但不超过其当月工资的20%。员工应对公司克扣工资可采取的维护措施包括协商、投诉、劳动仲裁和法院强制执行。同时,用人单位可代扣劳动者工资的情况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