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的理赔案丈夫为获得妻子的财产继承权,雇凶将妻子残忍地杀害,在这场家庭人伦悲剧背后,又涉及到了妻子生前投保的百万保金的归属问题。丈夫作为继承人杀害妻子,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因此拒付理赔金?而如果保险公司支付了理赔金,这笔百万保金又该由谁来继承?是施害人丈夫?还是与丈夫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女儿?或是被害人和施害人的其他亲属?这个特殊的保险理赔案件的结果,也为人们在购买保险时如何填写受益人提供了借鉴。 离奇死亡留下百万保险金时年26岁的李雪玉是福建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出纳,父母都在做生意,家境非常富裕。2002年她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位名叫张亮的男子,很快就在当年的国庆假期闪电结婚。婚后不久,李雪玉生了个女儿,起名叫张梅。结婚后,张亮仍终日游手好闲沉迷于网络,根本就是个终日无所事事的社会游民,这让李雪玉很是失望,而家庭的开销也一直由李雪玉和李雪玉的娘家帮忙支撑着。2005年的一天,李雪玉的父母外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两位老人双双离去,李雪玉是独女,自然而然地成为家里遗产的继承人。因为父母长期做生意,家产颇丰,遗产中公司、房产和现金等有三百多万元。由于父母遭遇车祸对李雪玉的触动很大,在张亮的劝说下,李雪玉与张亮在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高额的人寿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共100万元。在填写受益人时,张亮要求李雪玉将受益人指定为张亮,也许是考虑到张亮不值得信任的缘故,李雪玉将受益人写成了“法定”。2005年8月5日,李雪玉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被劫匪连捅了数刀送到医院后,由于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后死亡。然而奇怪的是这些劫匪逃走时并没有劫取李雪玉的钱包。案发后,保险公司对死者的身份进行了核实。发现死者李雪玉于2005年购买该公司人寿保险50万,意外伤害险50万,合计100万元。保险公司认为该案件存在较大疑问:首先,抢劫者杀人后并未抢走现金,此现象说明这个案件非一般的凶杀抢劫案。其次,从整个犯罪过程来看,罪犯对李雪玉生活特点较为熟悉,不排除有熟人参与作案的可能。因此,保险公司向刑侦大队通报了李雪玉在该保险公司投保100万的信息。正因为保险公司透露的这一信息,刑侦人员很快将疑点集中在其丈夫张亮身上,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调查,该案件很快就得以侦破:持枪杀人者正是由张亮唆使,佯装抢劫实为故意杀害被害人李雪玉,原因是张亮早在2004年就又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位女网友,两个人已经长期在外租房同居,但是张亮迟迟没提出离婚,是考虑到李雪玉比较有钱,张亮想把李雪玉家庭的财产据为己有后再与情人一起逍遥。为此,他劝说李雪玉购买高额人寿保险,到时张亮可以享受大笔遗产和巨额保险金。争论一: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付至此,该案件已基本水落石出,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李雪玉的保险赔付问题,问题集中在李雪玉的死是由其丈夫张亮一手造成,保险公司是否要履行赔付义务?如果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受益人又该是谁?张亮提出自己是李雪玉的保险受益人,虽然案件由他一手策划,但其作为被害者第一受益人的事实不能因此而改变,故要求获得保险理赔金。另外,他们的孩子张梅在亲属的帮助下,也向保险公司提出了正式的理赔申请。根据这一情况,保险公司理赔工作组在经过研究后,向法院提出了保险公司自己的观点:保险公司将全部不予理赔。保险公司这一结论让张亮和张梅的亲属感到震惊。保险公司指出:他们不理赔的依据是建立在《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的基础上的,其规定主要是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保险公司认为张亮作为保险第一受益人,亲自策划凶杀案,所以,此案属于受益人杀害投保人,根据《保险法》,保险公司将不予赔付。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甲方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受益人□ 法定继承人□ (勾选),现对被保险人_ _于__年_月_日所发生上述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的保险金权益,经甲方与乙方友好、公平协商,达成如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