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时工资: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已完成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结构工资和职务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运动员体育津贴。
2. 计件工资:按照计件单价支付已完成工作的劳动者的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照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按照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按照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3. 奖金: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和其他奖金。
4. 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劳动者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劳动者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和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5. 加班加点工资:按照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6.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照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包括附加工资和保留工资。
1. 内在因素
所谓内在因素是指与劳动者工作或职务的特性和状况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劳动形态可以分为潜在劳动形态和流动劳动形态。潜在劳动形态指劳动者身上潜在的劳动能力,对于不同的工资体系,其影响程度不同。流动劳动形态通过劳动时间来计量,成为计时工资的依据。流动劳动最终会转化为物化劳动形态,通过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工作数量来衡量,成为计件工资的依据。
(2) 职务的高低:职务包含权力和责任,对工资有影响。
(3) 技术和训练水平:技术水平越高,受训层次越深,应给予更高的工资。
(4) 工作的时间性:长期工作和临时性工作的工资计算方式不同。
(5) 工作的危险性:危险工作的工资应较高,以补偿体能消耗和冒险精神。
(6) 福利及优惠权利:福利和优惠待遇可以作为工资收入的补充。
(7) 年龄与工龄:工龄在实际中往往是影响工资的重要因素。
2. 外在因素
所谓外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无关,但对工资确定构成重大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费用与物价水平
(2) 企业负担能力
(3) 地区和行业间通行的工资水平
(4)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5) 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
(6) 产品的需求弹性
国家对于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得招录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招录必须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加以保护。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和监察、管理与宣传、安全技
公司延长工作时间超过36小时的补偿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超出规定延长的工作时间,公司应按照补偿标准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同时,劳动部门有权对违规用人单位进行处罚。延长工作时间的条件包括生产经营需要、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等,
特殊工种的法律规定、工作时长及类别等。虽然国家没有针对特殊工种设定特定的每月工作时间,但根据劳动法,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焊接工、起重机械作业等共十七大类。这些工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也有所不同,特别是
经济补偿金支付后,劳动者能否再次追偿加班费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经济补偿和加班费是独立的,劳动者有权在获得经济补偿金后继续追偿加班费。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