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商品房买卖 > 签订购房合同的注意事项

签订购房合同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3-10-06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3854

买卖身份需谨慎

确定买房人身份

在购买房屋时,必须确定以谁的名义购买,这涉及到将来的过户和继承等问题。同时,要注意不要轻易以他人的名义购房,以免引发纠纷。

卖房人审查

卖房人通常是开发商,但也有例外情况。购房人应要求卖房人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并查看是否通过最新年检并贴有年检标记。还要注意查看营业执照中是否包含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经营范围,如果没有,就不要购买该房屋,因为开发和销售房屋是违法行为。

售楼广告需警惕

广告宣传误导

很多购房诉讼是因为开发商对楼盘的广告宣传造成的。开发商通过包装楼盘的规划环境、价格等来吸引购房者,而售楼小姐则利用楼宇沙盘模型进行宣传,让购房者误以为购买到了“便宜”的房子。然而,购房者在入住后往往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描述相差甚远,导致纠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购房人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将广告承诺写入合同中,以约束开发商实现广告内容。

严格审查五证

五证的重要性

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开发商通常不主动出示“五证”的原件。购房者应该意识到“五证”可能存在的利害关系,并将其作为合同附件,并要求开发商在合同中保证“五证”的真实性。五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谨防样板房误导

样板房的陷阱

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一些开发商会设置样板房或样板间。这些样板房通常布局讲究、装修精美,容易让购房者产生错觉,以为自己购买的房屋与样板房相同。为了避免这种误导,购房者应要求开发商将样板房的情况写入合同中。

谨慎签订认购书

认购书的风险

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一些开发商要求购房人在正式签订买卖合同前签订认购书并交纳认购款。购房者应该知道,签订认购书并不是购房的必要程序。如果购房者确实对某个项目的房屋感兴趣,但担心错过,必须签订认购书,那么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明确认购书是否具备成为购房合同的条件,其效力应根据开发商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和认购书的内容来确定。

合同条款需谨慎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咨询专业律师和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

补充协议别忽视

重要内容需补充协议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补充协议的内容,包括付款方式、房屋平面图、公共面积和公用房屋分摊面积的说明、装修标准、迟延交房原因的说明、公建配套设施和花园绿地的权属、物业管理等。购房者应与卖方协商重新拟订不利于自己的条款,并补充遗漏的事项,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购房合同需审慎

购房者应聘请律师协助签订合同,并与律师站在同一立场进行谈判。

签字盖章需谨慎

购房人在签订合同时应沉着冷静,不要轻易放弃律师提出的谈判条件。购房者应仔细审查合同附件,特别是房屋平面图,以避免日后发生争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的救济措施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请求行政救济,包括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措施。同时,土地使用权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

  •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是在购房合同签订后,针对合同中未约定或未说明的事项进行补充约定的文件。本文提供了一份购房合同补充协议的范本。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对合同中面积差异的处理、分期付款方式和按揭付款方式的具体约定、房屋交付和质量保修的规定、物业管理的临时安排等

  • 签订买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读者魏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相中了赵先生名下的一套房产,谈好价格后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合同时,魏先生先生忽略了该房屋是赵先生与妻子的共同财产,没想到在其支付了购房款半个月后,与赵先生要求办理过户时,赵先生表示其妻子不同意出售该房屋,拒绝办理房屋过

  • 购房定金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先签订认购协议书并交纳定金不是商品房买卖合同履行的必须程序,购房人可以与开发商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在购买商品房时,最好将该项目了解清楚,然后直接与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这样如果在签约谈判中补充协议达不成一致意见,或者又发现了对

  • 购房合同什么时候签
  • 买房网签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买商铺签合同注意事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