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者首先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仲裁委员会会寄送立案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给当事人,要求提交证据和送达回执。
3. 仲裁委员会再发通知,告知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交换证据、确认仲裁请求及召集调解的时间。
4. 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庭会当庭通知正式开庭的时间,双方到场开庭质证、辩论、仲裁员调查。
5. 正式开庭程序走完后,仲裁庭会询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愿意调解的话,可以继续进行调解。
1. 劳动局进行调解必须遵循劳动者自愿原则和依法原则。
2. 调解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执行效率。
1. 可以对劳动行政部门提起行政诉讼。
1. 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的规定,劳动局的职责包括:
1. 落实国家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
2. 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进行监督。
3. 接受劳动者的投诉。
根据劳动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具有以下权力:
1. 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2. 监督检查人员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
劳动者辞职或被辞退后工资支付时间的合法性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工资应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不一定非得是当天,在合理期限内都算合法。若公司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采取协商、调解、投诉、劳动仲裁和民事诉讼等维权措施。同时,公司克扣工资以抵偿员工过错时需遵守
女职工生育保险劳动纠纷的处理方法。文章介绍了女职工在生育保险方面可能遇到的劳动纠纷问题,如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调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等。同时,文章强调了女
妇女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说明了产前假、产假、产假工资以及男方看护假的具体规定。女职工的产假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难产、多胞胎生育、晚育等情况都有明确的产假规定。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假期工资。此外,单位可以根
多种人身伤害相关的法定时间,包括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以及行政部门处理时限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交通事故调解、学生伤害事故调解、身体受到伤害等方面的诉讼时效及相关时限。同时,也介绍了行政部门处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的处理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