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解决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包括劳资纠纷等问题。而民事争议仲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不包括人身关系纠纷和非平等主体间的行政争议纠纷。
劳动仲裁实行属地管辖原则,当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时,由职工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而民事争议仲裁不实行地域管辖制度,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纠纷不经仲裁程序,不得向法院起诉。而民事争议仲裁则采取自愿原则,在仲裁协议合法有效存在之前提下,法院不得受理。
劳动仲裁的申请不以事先在合同中有仲裁的协议,或是争议发生后达成仲裁的书面协议为条件。而民事争议仲裁的申请必须存在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
劳动仲裁不是一裁终局,对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而民事争议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原则,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生效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下列情况发生时,劳动者可以不经过劳动仲裁而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