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那么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2)如果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无论是法律依据、事实根据还是处理决定方面的实质性变更,那么复议机关就是被告。
(3)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并提起诉讼,那么被告应为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4)如果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不服并提起诉讼,那么被告应为复议机关。
如果行政机关委托其他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那么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或生效需要上级行政机关批准,那么被告应为在生效行政处理决定书上署名的机关。
(1)如果派出机构没有获得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那么它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
(2)如果派出机构获得了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原则上,派出机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以派出机构为被告。然而,在越权方面有两种情况:①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幅度,以派出机构为被告。②派出机构超越了授权的种类,以派出机构所在机关为被告。举例来说,如果派出所的职权为500元以下罚款和警告,但派出所作出了罚款10000元的决定,那么派出所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决定,那么公安局为被告。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那么这些行政机关都是共同被告。
(1)如果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行为,那么应将行政机关视为被告。
(2)如果内设机构或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那么被告应为其所在行政机关。
如果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但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那么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另一种是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在内容上,不作为可以分为拖延履行和拒绝履行。
行政本位模式与司法本位模式的比较。行政本位模式主要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采用,强调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权力,提高行政效率,但需要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司法本位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强调司法控制和审查,防止行政权滥用,但可能降低行政效率。两种模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行政听证程序的多重意义。从理论角度看,行政听证程序是为了维护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行政听证可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交易成本;从行政法律体系角度看,它是核心部分,维护体系的完整性;从依法治国角度看,它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意识;加入W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