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建筑物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停止建设。如果该行为可以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进行改正,否则将面临罚款,罚款金额为建设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五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如果无法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影响,施工单位应在限期内拆除超高部分,如果无法拆除,可以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乡、镇人民政府有权责令停止建设,并可以在逾期不改正的情况下拆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建设单位或个人有以下行为之一,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 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
(二) 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
(三)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
1. 行为对象的认定
根据《辞海》的相关释义,“建筑物”一般指主要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人工建造物,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而“设施”则与设备同义,指生产或生活上所需要的各种器械用品。因此,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是人工建造物的概念,建筑物主要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而构筑物则不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活动。
2. 行为事实的认定
A. 新建:指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违法搭建行为,包括违反土地管理规范和违反规划管理规范两种情况。
B. 扩建:指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增加占有空间,表现为增加建筑的占地面积或者高度。
C. 改建:指将原建筑的一部分拆除,并在原建筑范围内进行改造,不增加建筑的占地面积或者高度。
3. 行为违法性的认定
违法行为可以根据违反的法律规范进行认定,包括违法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和业主公约等管理规约。
违章建筑的法律定义和分类。根据地方法规和规章,违章建筑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违章建筑是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而建造的建筑物,需强调其专有名词内涵。城市规划法规定违章建筑需满足有权认定机关认定和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条件。《拆迁条例》中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是根据
本文详细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备案流程,包括施工总包企业的缴费和备案流程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施工总包企业在取得中标通知书后的操作流程,包括缴纳综合保险预缴费、办理施工合同备案等。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施工合同主体审查、合理约定付款方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主要依据、工程施工情况以及工程质量总体评价。文章详细列出了工程名称、结构类型、施工依据、人员组织情况、专业分包情况、施工过程、技术措施及质量验收情况,以及工程完成情况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建筑材料
拆迁中面积差额的补偿问题。当实际住房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时,依据合同处理;合同未定时,按面积偏差超过3%的原则处理。同时,拆迁中违建认定赔偿需依据详细实情判断,违章建筑不会获得补偿或赔偿待遇。市、县级人民政府会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