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伤残解除合同赔偿的法律规定和标准
时间:2024-02-15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员工伤残解除合同赔偿标准及程序
一、员工伤残解除合同赔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的赔偿。具体赔偿包括: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支付一定月数的本人工资,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 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按月支付一定比例的本人工资,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若伤残津贴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 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 基本医疗保险费: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离职鉴定工伤
职工在辞职后,仍可根据工伤鉴定结果享受相关待遇,具体如下:
- 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社保局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用人单位按照伤残等级一次性支付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 未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所有费用按照伤残等级由用人单位支付。伤残等级的补助金额度由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已评定伤残等级且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工伤职工,可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根据自理能力程度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
三、工伤鉴定的程序
工伤残职工在医疗终结后,需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社保机构申请伤残等级评定。具体程序如下:
- 职工携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病、残诊断证明和相关诊断材料,如病历、出院证明、CT片、化验单、心电图等,以及《职工伤病残劳动鉴定审批表》,在每周一、二、三、五前往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 鉴定者将携带的材料交由专家确认后,缴纳鉴定费用200元。若材料不全,可先办理委托诊断后再进行鉴定。
- 鉴定机构每周四定期召开鉴定会,做出伤残等级或结论,并予以公布。
- 自鉴定材料收下登记之日起15日后,单位劳资人员前来领取鉴定结果及所收全部材料。
以上是关于员工伤残解除合同赔偿标准及程序的相关内容。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进行赔偿。如有其他法律问题,请在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包括合同失效、争议处理和赔偿权利等。同时,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项也进行了介绍,如单方违约和双方违约的处理、正当目的和自我保护、交易成本和市场秩序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和附随义务以及不适当履行的情况。
-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定义和法律依据,详细阐述了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案例经过
一起关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赔偿案例。小刘因从事石料公司风钻工作,被诊断出疑似尘肺病并被列为职业病观察对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医疗费用和工资,并且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通过法院一审判决,证实了即使只是疑似职业病患者也能获得相应赔偿,相关
-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以及其他违约行为等。当这些情形发生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只需通知对方即可解除合同,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权的行使有期限限制,并可能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
-
所购房屋采光不足是否有权退房
-
劳动合同
-
工作十几年公司搬迁有补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