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的连带赔偿责任及其法律解析
时间:2024-03-16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对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法律责任
背景
在当今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优秀的员工来维持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员工在其他单位工作期间所获得的劳动技能、客户资源和商业、技术秘密都成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一些企业采取恶意挖人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劳动法未明文禁止劳动者的兼职行为,劳动者在一家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有权利利用下班时间兼职,只要未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原则上并未违反法律规定。然而,用人单位雇佣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侵害了其他用人单位的利益,作为实际利益的获得者,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种行为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巨大,劳动者本人无力赔偿,且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侵害了其他单位的权益。因此,劳动合同法应对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进行规范,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根据第九十一条的规定,构成该项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以下三点:1. 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即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该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2.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对其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3.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行为与其原用人单位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责任承担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原用人单位可以选择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任意选择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过错,只要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并因此对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用人单位就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不论用人单位是否知道其招用的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国际经验
一些国家的劳动法对此问题也有规定。法国、马达加斯加等国的法律条款对此规定较严,不仅要求招用未解除原劳动合同的雇员并造成损失的雇主承担连带责任,还要求招用已解除原劳动合同,如果解除行为与新雇主有关,则新雇主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连带赔偿责任的知识,可以阅读以下相关文章:- 浅析连带赔偿责任- 浅析连带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公益岗位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公益性岗位、以及劳动合同终止的其他情形等。在公益岗位上,劳动合同不适用关于无固定期限和经济补偿的规定。
-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
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是否可辞职
劳动合同期满但签订的培训协议未完时,劳动者是否可以辞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如果服务期未到期,劳动合同应延长至服务期满。如劳动者违约辞职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不影响劳动者正常的工资调整。
-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
公司解散员工的赔偿问题
-
什么情形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
-
公司向员工要求赔偿工作失误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