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签订劳动合同 > 劳动法赔偿细则解读

劳动法赔偿细则解读

时间:2024-01-21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24586

劳动法赔偿细则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的劳动关系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按照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二、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除了根据上述情形支付经济补偿外,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怎样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即使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也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根据劳动部1996年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6条第3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前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和原有关国家规定计算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后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应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从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当时有关规定执行。以上是关于劳动法赔偿细则的详细说明。作为劳动者,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劳动纠纷相关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 怀孕女职工的裁员补偿标准

    怀孕女职工遭遇裁员时的补偿标准。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裁员,如违反规定,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女职工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计算,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用人单位如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赔偿金。

  • 入职人员年休假的规定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 公司搬厂员工不去怎么赔偿法律法规

    公司搬厂后员工不愿随迁的法律法规及赔偿问题。依照法规,用人单位应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根据员工在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计算。若公司搬家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执行,应提供经济补偿。公司搬迁被视为劳动合同的重大改变,需注意相关法律法规

  • 搬厂员工不去老板应该如何赔偿
  • 员工擅自离职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 交通事故导致幼儿死亡的赔偿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