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 > 不适用紧急避险的个人群体:法律专家解读

不适用紧急避险的个人群体:法律专家解读

时间:2024-07-19 浏览:6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30867

紧急避险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紧急避险行为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人们可以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如果这种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了损害,但是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么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然而,如果紧急避险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导致不应有的伤害发生,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那些在职务上或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所谓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是指那些担任特定职务或从事特定业务的人员,他们对某种危险负有排除的职责,与特定危险进行斗争是他们的职业义务。这些人包括消防队员、医生、护士、船长、海员、民航驾驶员、防汛员、警卫员、警察等。因此,消防队员不能以避免自己烧伤为由拒绝参加灭火工作;医生不能因为担心传染而拒绝为传染病人治疗;负有追捕持枪罪犯责任的公安人员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逃离现场等等。这些人由于职责的特殊性,有法定义务与特定危险进行斗争,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他们必须牺牲个人利益。因此,当危险出现时,他们不能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放弃职守的渎职行为

如果那些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面临危险时不挺身而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避免个人受到危险而见死不救、临阵脱逃,不履行职业义务,从而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这种行为属于放弃职守的渎职行为,如果造成了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了解更多关于紧急避险的问题

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紧急避险的相关问题,可以了解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紧急避险当事人受限

另外,您也可以了解紧急避险行为当事人的受限情况。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赔偿数额的标准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种类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 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中原告和被告的资格要求,以及法律的性质和社会功能。原告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由法定监护人代为诉讼,而被告可以是销售者、服务者或生产者等。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法律也具有社会职能,为公共利益服务。

  • 案情回放:搬卸工告老板获损害赔偿
  • 不适用紧急避险的个人群体:法律专家解读
  • 受胁迫犯罪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