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劳动赔偿金的纳税标准如下:
1.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2. 超过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我国劳动法,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情形:
1.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原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提出动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
4. 经济性裁员。
5. 劳动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
6. 劳动合同因用人单位主体资格丧失而终止。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是指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正常工作期间的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加班工资、奖金以及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不计算在平均工资中的包括社保扣款、员工福利(如果作为工资发放可算)、集团公司周年庆发放的钱(如果作为工资发放可算)以及个人所得税。公司承担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也不计算在平均工资中。
以上是关于劳动赔偿金纳税标准及适用情形的相关内容。在缴纳相关税务时,应按照税务的缴纳标准进行缴纳,以确保合理性。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您使用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引用法条: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赔偿标准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依法解除的经济补偿金、未提前通知的额外工资以及劳动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处理等。同时,《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也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如违反劳动法规定的经济补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九级伤残的赔偿金额。九级伤残赔偿大概在四至十万元之间,具体取决于多种因素。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法规,应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相当于九个月个人平均工资。劳动合约终止或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还须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和伤残就业补偿金。此外,八级伤残的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