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至四级的工伤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经过鉴定劳动能力障碍等级的,按照伤残等级的不同,享受不同的伤残待遇:
(1)一级至四级的伤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第一,一次性伤残补助。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第二,伤残津贴。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三,基本养老金保险。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和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同时,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建立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需依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及工伤待遇和工伤医疗费的解决方案。当事人需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裁决。对于工伤待遇问题,需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在解决工伤医疗费问题时需注意不超过本
我国关于劳动合同工伤的赔偿标准,包括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期、伤残待遇等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赔偿标准不同。职工需就医于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停工留薪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则继续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