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祁是去年6月应聘到一家公司从事网络开发工作的,双方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小祁试用期为3个月,月薪9000元,转正后为13000元。然而,小祁发现自己在试用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工资仍然是9000元,询问老板后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他在试用期表现不佳。然而,老板无法提供具体的工作缺陷。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小祁发现自己的工资仍然停留在试用期的水平。
察觉到老板不愿加薪的真实意图后,小祁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去年12月初,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家新公司,并提前30天向原公司递交了辞职信。然而,原公司在20多天内没有回应,新公司催促他上班,小祁只能再次递交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原公司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但拒绝支付试用期工资与转正后工资之间的差额,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小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公司辩称没有克扣小祁的工资,因为公司已经批准了小祁的辞职申请。公司认为,小祁在未收到公司批复的情况下,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仲裁委裁决支持了小祁的请求。
律师李玲认为,仲裁支持小祁的请求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小祁工作不称职,因此公司克扣小祁工资的行为是错误的、违法的,应该予以纠正。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小祁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自然不愿放弃,但又担心与原单位的合同关系处理不当会影响正常调离。小祁多次书面提出离职申请,但公司误解了相关法律规定,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理睬小祁的离职申请,逼使其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就可以避免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15条第3项规定,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补偿金。根据这个条款,由于公司存在拖欠工资行为,小祁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是合理的,他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法》第31条规定,小祁在提前30天通知公司后,无论公司同意与否,双方的劳动合同将在30天后终止。小祁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直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基于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因此,双方的劳动关系在小祁提出解除时即生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的明确规定,小祁的行为是合法的。如果这起劳动争议发生在今年,根据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小祁的请求同样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编辑推荐:
劳动者职业病维权难,难在哪?
怀孕期间公司要求女职工停薪留职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等解除或变相解除劳动合同。如遭遇此类情况,女职工有权要求补偿,并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同时,对于未婚先孕被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也不得
未婚怀孕员工被辞退后的赔偿事宜。赔偿包括经济补偿金和生育津贴,计算依据包括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平均工资。具体赔偿标准因地区和公司规定而异。对于工作年限超过十年的员工,补偿金计算需考虑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所有工资性收入。用人单位应依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女职工怀孕流产时,单位应根据医院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根据劳动部的通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42天,期间工资照发。在北京,根据《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怀孕不满
劳动合同可以续签的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续订、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五)项规定,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否则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