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祁是去年6月应聘到一家公司从事网络开发工作的,双方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小祁试用期为3个月,月薪9000元,转正后为13000元。然而,小祁发现自己在试用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工资仍然是9000元,询问老板后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他在试用期表现不佳。然而,老板无法提供具体的工作缺陷。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小祁发现自己的工资仍然停留在试用期的水平。
察觉到老板不愿加薪的真实意图后,小祁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去年12月初,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家新公司,并提前30天向原公司递交了辞职信。然而,原公司在20多天内没有回应,新公司催促他上班,小祁只能再次递交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原公司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但拒绝支付试用期工资与转正后工资之间的差额,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小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公司辩称没有克扣小祁的工资,因为公司已经批准了小祁的辞职申请。公司认为,小祁在未收到公司批复的情况下,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仲裁委裁决支持了小祁的请求。
律师李玲认为,仲裁支持小祁的请求主要是因为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小祁工作不称职,因此公司克扣小祁工资的行为是错误的、违法的,应该予以纠正。劳动者在用人单位面前处于弱势地位,小祁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自然不愿放弃,但又担心与原单位的合同关系处理不当会影响正常调离。小祁多次书面提出离职申请,但公司误解了相关法律规定,错误地认为只要不理睬小祁的离职申请,逼使其首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就可以避免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15条第3项规定,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并可支付补偿金。根据这个条款,由于公司存在拖欠工资行为,小祁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做法是合理的,他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法》第31条规定,小祁在提前30天通知公司后,无论公司同意与否,双方的劳动合同将在30天后终止。小祁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直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基于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因此,双方的劳动关系在小祁提出解除时即生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和第46条的明确规定,小祁的行为是合法的。如果这起劳动争议发生在今年,根据更加明确的法律规定,小祁的请求同样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编辑推荐:
劳动者职业病维权难,难在哪?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如何规避辞职风险并争取离职补偿金。首先,劳动者应合理选择辞职理由并遵守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其次,劳动者应注意搜集保存与劳动关系和工资标准相关的证据,以防公司否认劳动关系或工资标准。最后,劳动者应注意索要经济补偿金,了解支付标准并争取自己的权益。
企业停产职工离职的经济补偿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在停产需要裁减人员时,企业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后,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方可进行裁员。解除劳动合同后,企业需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裁员,补偿标准有所
伤残职工劳动关系解除协议的条款,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协议内容、解除劳动合同的日期、离职手续和限制、经济补偿、伤残赔偿金确认、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和退工手续等方面。协议中应明确用人单位的补偿义务,包括正常的经济补偿金、伤残赔偿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