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法院乃至于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加强对“纽约公约”的理解适用和对“纽约公约”严肃性、权威性的尊重。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法治水平和声誉,而且它将成为考评我国国际投资和贸易法律环境的重要因素。
在处理国际商事仲裁时,应注意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争议事项是否可进行仲裁,并且必须符合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但同时不得违反执行地国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其不会违背执行地国的公共政策。如果当事人未作出选择,则应符合裁决作出地国的法律,但也不得违反承认与执行国的法律规定。
随着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主权以及台湾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大陆与这三地区的民商事交流日益频繁,导致越来越多的民商事仲裁纠纷。然而,由于历史、政治、法律和现实交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个国家四个法域的复杂法律体系。目前,在一国三地相互间的民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方面,虽然也有一些法律依据可参考,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滥用公共秩序保留导致相关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或不完善导致仲裁裁决无法执行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法律界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与探讨。
总之,笔者认为,在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三地的民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问题上,不应视为其他多法域国家内平等法域之间的区际法律关系,也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多法域国家的做法。应本着坚持“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原则,通过协商一致才能有效地处理好相互间的民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问题。此外,其他国家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法院管辖权不容剥夺"的原则,十分强调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因此,一般认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院的支持与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在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时,命令仲裁庭终止仲裁程序,由
当事人依法订立的仲裁协议,受各国法律的保护,除法院认为该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外,法院应强制执行当事人间业已订立的仲裁协议。《纽约公约》确立的倾向于执行仲裁协议的观念,算得上是仲裁协议方面的最大发展。1985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示范法》第8条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裁决作出后,当事人阻却裁决效力的途径之一。撤销裁决程序的启动在实践中会产生裁决效力不确定的结果,会对承认与执行地国法院有关执行程序的进行产生影响。《纽约公约》关于裁决被撤销以及裁决已经被提起撤销之诉时,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地国的法院应
作为一常设国际商事仲裁机构,除具有仲裁一般的诸多优点外,还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实行裁决书稿核阅制度,监督并管理仲裁程序,确保裁决公正;其核心是在同一程序即仲裁程序中,仲裁员视必要可以履行调解员的职能。现行的仲裁规则规定的仲裁费收费标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