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公约》是一个解决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冲突的统一冲突法公约。该公约于1986年12月22日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正式通过,并由4章31条构成。
第一章规定了公约的适用范围,包括了第1条到第6条。
第二章规定了适用的法律,包括了第7条到第13条。
第三章规定了一般规定,包括了第14条到第24条。
第四章规定了最后条款,包括了第25条到第31条。
在起草过程中,该公约充分考虑了与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配套和相互连接的关系。因此,所使用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当事人的营业地的国家为条件,其调整的买卖种类也基本上与之一致。
根据该公约的规定,适用法律的确定有以下几项规则:
该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除了以上主要内容,公约还规定不适用反致,公共秩序保留原则适用公约的法律适用原则指定的法律。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其影响,分析了全球贸易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的情况,并指出了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包括服务业出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不足,以及不同行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也指出了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议中的市场准入规定。包括关税化及削减关税水平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分别达成的削减比例。同时,协议还规定了进口准入量的标准以及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卫生及植物检疫方面的规定。协议的执行期限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承诺完成时
各国法律没有分歧,公约规定要约于其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公约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折衷的办法,规定一切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要约,原则上都可以撤回,只要撤回的通知能先于或与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公约还规定,在下述两种情况下,要约一旦生效就不能撤销:要约写明承
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对其调整规范的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依照公约规定,只要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相对方的所在国均是CISG公约的缔约国,首先应当适用该公约解决双方争议。此外,价格条件作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重要条款,对于确定双方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