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下情况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如果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劳动合同中存在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或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该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劳动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的情况,需要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进行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而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女职工在孕期、产期或哺乳期,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存在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国有企业裁员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方式调整或破产重整等情形下,可以进行裁员。裁员条件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裁员顺序有优先留用人员。国有企业裁员需遵循提前说明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等程序。
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要件,包括用人单位需提前说明裁员情况、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并征求意见、报告劳动行政部门、公布方案并支付补偿金等步骤。同时,劳动合同法对裁员程序进行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裁减特定员工的范围,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辞职后工资结算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大部分企业不会在员工离职当天结算工资,而是等到下个月统一发放。劳动者需按要求提交辞职申请并完成工作交接后,方可离职。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等途径要求支付工资。同时,劳动者
工人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针对不同群体,如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工人等,详细阐述了他们的退休年龄和相关条件。此外,还包括特殊工种和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等特定群体的退休政策。最后,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