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立法旨在调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的关系,实现贸易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国际反倾销法的理论目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背离和冲突。本文将从反倾销立法的制度缺陷入手,分析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主要表现,并探讨国际反倾销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与国际反倾销立法的逐渐完善和透明相对应的是倾销和反倾销的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据统计,从1921年到1957年,国际反倾销案件年均约30件;从1958年到1979年,全球反倾销案件达到900起,年均约41件,较前一阶段增加了35%;从1980年到1985年,共发生了1146起反倾销案件,年均约191件;从1986年到1994年,共有1553起反倾销案件,年均约194起;从1995年到2001年,共有1845起反倾销案件,年均约264件。可见,国际范围内的反倾销案件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
此外,反倾销措施已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反倾销案件主要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之间,但目前已经常见于各类国家之间。据统计,从1980年7月到1988年12月,世界各国共发起了1665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其中欧共体发起了357起,占总数的21.4%;美国发起了409起,占总数的24.6%;澳大利亚发起了465起,占总数的27.9%;加拿大发起了319起,占总数的19.2%。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件占总数的93%以上。被调查国家主要是日本(177起,占总数的10.6%)和美国(150起,占总数的9%)。从1990年到1994年的5年间,欧共体发起的166起反倾销案件中,有103起针对发展中国家,91起针对亚洲国家,8起针对拉美国家,4起针对非洲国家。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世界各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共有255件,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173件,占总数的67.8%;针对中国台湾的反倾销案件共96件,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52起,占总数的54.2%;针对巴西的反倾销案件共63起,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48起,占总数的76.2%;针对印度的反倾销案件共69起,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28起,占总数的40.6%;针对印度尼西亚的反倾销案件共74起,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36起,占总数的48.6%;针对韩国的反倾销案件共138起,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82起,占总数的59.4%;针对墨西哥的反倾销案件共26起,其中发展中国家起诉15起,占总数的57.7%。(根据世贸组织网站数据整理)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关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问题。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依赖海外市场,但近年来遭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如巴西、印尼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积极应诉,但面临律师费用高昂、国家支持不到位等困难。官员建议成立反倾销基金会以扶持遭遇贸易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中应附带的证据类型,包括进口产品存在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倾销对出口国的影响,包括挤占市场份额、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
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发展态势。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诉讼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且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自中国入世后,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
俄罗斯一直被欧美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其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时,俄企业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伴随俄罗斯的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改革,俄对外出口增加,为了进一步促进出口,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开始谋求欧美等国对其国家经济运行体制认定的改变,即谋求反倾销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