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欧盟对华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修正案》的实施后,我国企业在欧盟仍然难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此前的研究主要以欧盟法律为基础,讨论如何满足欧盟的市场经济待遇标准。然而,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可以根据WTO的规则,研究如何帮助我国企业摆脱欧盟非市场经济规则的困扰。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究非市场经济的内涵,评析欧盟的非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变化,并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和中国入世议定书,提出我国的对策。
1996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连续7年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但同时也是我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则。根据这一规则,中国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虽然1998年的修正案生效,但根据《中国WTO报告:2003》,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从该修正案中获益。迄今为止,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地位确定倾销幅度的案例非常有限,只有在节能灯案中的两家企业获得了此待遇。此外,在节能灯案中,欧盟委员会拒绝对无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使用我国企业的正常价格,进一步削弱了1998年修正案对中国企业的实施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非市场经济规则是欧盟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欧盟反倾销法的规定,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的商品,在确定正常价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欧盟反倾销法中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通常被称为“非市场经济规则”。那么,什么是“非市场经济”?欧盟为什么要区分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活动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生产方式和分配都依靠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解决。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价格必须是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供求变化,为生产者提供指示;市场必须是开放的,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之间自由流动,形成市场竞争,保证供求结构的协调;决策必须是分散的,各种经济主体,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必须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权利,并承担决策的经济后果。这些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必要条件。
然而,欧盟反倾销法对于“非市场经济”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不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制也存在差异,有的国家政府干预较多,有的较少。欧盟反倾销法对于“非市场经济”的界定并未提供明确的定义或判断标准,只是在理事会条例的附录中列出了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被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曾是或仍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与之相反,没有被列入名单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也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和巴基斯坦。其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自由度不如中国。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很难准确理解欧盟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的内涵,也难以理解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的具体含义。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产生与国际政治环境、国际反倾销法的发展以及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进程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现状与问题。中国是全球贸易救济措施受害国之一,面临众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但国内贸易救济工作尚处初级阶段,存在力量薄弱、企业意识不强、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为提高贸易救济措施效力,需加强反倾销工作、提高企业意识、增加政府支持和服务力
反倾销调查申请书的内容以及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特征。申请书需包含申请人信息、对进口产品的详细说明、国内同类产品的影响等。掠夺性定价是卖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连续销售商品,意图排挤竞争对手,谋求垄断地位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包括主体为卖方经营者、地域市场为国内、暂
俄罗斯一直被欧美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其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时,俄企业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伴随俄罗斯的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改革,俄对外出口增加,为了进一步促进出口,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开始谋求欧美等国对其国家经济运行体制认定的改变,即谋求反倾销法上
中国于今年11月4日、26日和12月4日,先后宣布了对三种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初裁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邻苯二酚,原产于韩国、日本、美国的进口铜版纸,原产于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丙烯酸酯等商品采用现金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