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的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
《劳动法》及《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对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即人民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果劳动者因故不能领取工资,可以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用人单位可以直接支付工资,也可以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以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对于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照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当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职业病鉴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方法。在诊断、观察期间,工资标准依据诊断结果确定。劳动者未患职业病时,应保证其病假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若确诊为职业病,观察诊断期间应支付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此外,用人单位需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