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后是否应支付补偿金?近日,不少市民询问这类事情。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刘疆表示,只要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记者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谢某1992年3月与某机械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并工作。2003年12月31日,双方劳动合同期满后,谢某仍在上班,但公司借口其他理由,未与谢续订劳动合同。2004年4月该公司终止了谢的劳动关系,未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据悉,根据《劳动法》及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须在30日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30日以上不签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刘疆告诉记者,虽然谢某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但双方仍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第九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见,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有行政责任和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之分。“对劳动者的赔偿责任,主要是民事赔偿责任。除工资、社保等直接经济损失外,如用人单位终止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按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补偿金。”
公司辞退员工的不同原因及相应补偿。根据不同情形,公司无需补偿或需支付不同标准的补偿金额。如因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违反规章制度等,公司无需补偿;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n+1个月工资补偿;协商解除则按一年一个月工资标准补偿;违法解除则按一年两个月工
委托招生合同的内容,包括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招生成果的确认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开展招生工作,乙方负责宣传、培训、考试等工作,双方需保密协议内容,并就招生成果的确认和报酬计算做出约定。合同为一式两份,有效期限为一年,可续签,如有未尽事宜双方
员工非过失性辞退及经济补偿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有权对员工进行非过失性辞退,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员工,用人单位需支付医疗补助费等。非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其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也有相应的补偿规定。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则无需支付
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和赔偿问题。用人单位在女职工三期期间不得解除合同,否则应支付两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各类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