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这是因为未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为表明在届期不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可以推定在先履行的一方已经了解另一方正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因此,未通知对方并不构成合同责任。然而,这种规则不适用于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况。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对方。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只履行了部分义务时,另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应当通知对方,并给予对方举证、解释、改正的机会,以防止损失的扩大。这是因为在先履行的一方可能不了解自己履行的效果。例如,合同规定甲方在1月2日发货,乙方在3月1日付款。当乙方收到货物时,发现货物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他可以在履行期限届至时拒绝付款,并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对方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三种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三种抗辩权在主张权利人、法律义务及行使权利的时间上有所不同。然而,它们的联系在于目的相同、适用范围相同、权利效力相同以及行使方式相同。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合同,而同时履行抗辩权则无此要求。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