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立约定金的数额应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共同约定。然而,约定的数额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20%。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若拒绝订立主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若拒绝订立合同,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根据该解释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则超过部分不予支持。
当事人给付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当事人一方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根据未履行部分占合同约定内容比例,适用定金罚则。适用定金罚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立约定金转为预付款的法律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不具备履行主债务性质;预付款则是主合同的一部分,用于支援对方履行合同。两者在性质、作用、效力、支付方式和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在合同未履行时,定金有违约惩罚性,预付款则需原数返回。
定金的定义与作用,包括解约定金的含义、实质和功能。解约定金赋予合同当事人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以定金损失为代价。合同中有解约定金约定的,不能强制实际履行。定金处罚并不排除损害赔偿的要求,守约方损失大于定金收益时,违约方仍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立约定金的数额由谁约定及定金罚则的适用条件。在我国,立约定金的数额应由合同双方共同约定,但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20%。适用定金罚则需要满足定金合同为实践合同、主合同有效、当事人不履行债务且无法定免责情形等条件。给付定金方不履行合同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
继续履行与定金能否并用。一般来说,由于定金分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违约定金、解约定金,所以是否均与继续履行并用,不能一概而论。立约定金和成约定金适用于立约和成约阶段,而继续履行适用于合同生效以后,前者谈不上主合同的履行问题,所以继续履行与成约定金、立约